張育成回來了!我國旅美球員張育成今年開季打擊表現掙扎,在季中便被下放小聯盟,所幸靠著長程砲火成功回歸,並展現一定的長打威力,成為台灣人在MLB的全壘打王,然而不小的年紀與激烈的競爭使他的定位始終不甚穩固,因此本文便會帶您解析張育成的打擊近況,以及他在球隊的定位,究竟他的未來是大聯盟先發還是只是4A球員呢?
本季表現速覽
| 打擊率 | OPS | K/BB | xWOBA | WOBA |
本季 | 0.197 | 0.591 | 5.6 | 0.254 | 0.241 |
明星賽前 | .176 | .498 | 6 | 0.245 | 0.216 |
明星賽後 | .250 | .821 | 3 | 0.281 | 0.308 |
台灣旅美球員張育成自從2019年升上大聯盟以來,始終無法在打擊端繳出穩定的貢獻,即便是今年開季獲得在一壘Platoon的機會,還是沒辦法將春訓的手感移轉到例行賽,因此在季中便被下放小聯盟練功。而今年四月底筆者曾經撰文討論張育成的打擊問題,個人認為主要問題出在擊球掌握度上,因此即便張擁有不錯的選球,依然無法獲得保送,反正往中間塞就行了,張也無法打好,還會形成一堆無用的內野飛球。
不過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自從明星賽以後(其實就是7月21日被叫回大聯盟),張在帳面上的成績明顯有所進步,OPS超過0.8便是最好的證明,而且自從8/13二度重返大聯盟後還打出超過1的OPS,然而問題來了?他的進步是貨真價實的還是有運氣灌水呢?本文認為運氣確實存在,但進步是真的有的。
擊球掌握
首先談到進步,前面提過張對於好球帶內的來球掌握度差,造成他整體打擊崩盤,這部分我們用Attack Zone的數據來看,該系統將投手來球分成四個區塊,而中間的稱為Heart,在7月2日被下放以前,張育成在Heart的xWOBA僅有0.247,如果對這數字沒感覺,那我可以告訴你老將左投Jon Lester在該項數據有0.318的水準。
幸好在7/21號重返大聯盟以來,張育成對Heart的掌握度明顯提高,來到0.450,要知道聯盟平均水準也就0.363而已,而且今日還針對苦手的滑球開轟,加上其他選球數據如追打壞球率(25.7%,聯盟平均是28.3%)等都沒有太大落差,即便前面表格中xWOBA與WOBA的差異顯示出多少還是有點運氣幫助,本文認為張經過了半個球季的調整後,確實在打擊上有所進步,至於原因為何以下筆者列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調整
打擊動作
筆者翻閱張育成的打擊影片,在四月開季的時候採取的是雙腳幾乎併攏的平行是打擊,不過到了六月左右開始把前腳稍微往後,變成比較偏向開放式一點,當然這個改變其實沒有很大,但個人認為往這個方向是合理的,畢竟張是一位善於攻擊外角球的打者,內角反而是他比較苦手的位置,加上張的打擊賣點應該是長程砲火而非短程安打,所以這樣的調整筆者是看好的。

穩定的出賽機會
這部分要從開季狀況談起,細節可參考筆者舊文,簡單來說就是張育成與Jake Bauers依照對方先發投手慣用手來輪替,不過這一切隨著Bauers遭到DFA與球團拉上一壘大物Bobby Bradley後出現改變,在後者全壘打一支接著一支下,張育成慢慢失去了先發地位,定位開始偏向內野工具人,打擊機會有一場沒一場的,手感自然難以維持,在六月底甚至連選球都整組壞掉,我想這也是壓垮教練團信心的最後稻草。
誠然張的打擊姿勢有做出調整,但你沒有機會測試怎麼知道調整的結果,因此到了小聯盟練功後獲得較穩定的出賽機會,手感跟調整成果才有機會展現,進而移轉到最近的不錯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