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跨足多個世代的群雄對決!修威特:「毫無疑問,費德勒把網球帶到新的高度」

澳洲選手修威特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能有費德勒這個球員是網壇的福氣;他的出現迫使其他球員拉高比賽水準與他較量。修威特在2005年美網決賽連續第九次問鼎冠軍失敗後表示:「毫無疑問,羅傑把網球帶到新的高度,每個人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趕上他。這就是動力所在。」

yxu98323

看現在的網球,打法像費德勒的年輕球員屈指可數,反而費迷討厭的喬科維奇打法成功傳承到下個世代。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雷恩‧史道佛 著、陳珮榆 譯 / 堡壘文化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61-170)

二十、群雄對決

費德勒的職業生涯主要圍繞在他與納達爾的競爭,以及他與人稱「四大天王」(Big Four)裡的其他成員,喬科維奇和(某程度上)莫瑞的對決。羅傑是四巨頭之首,納達爾比他小五歲,莫瑞和喬科比他小六歲。然而,當焦點都放在這群人身上時,反而難以看清在這個時代之前,費德勒也曾捲入其它激烈的競爭行列。

他的職業生涯跨足了好幾個世代。他的對手有山普拉斯和大他十一歲的阿格西這樣的傳奇人物,也迎戰過比他大五歲左右、曾獲得大滿貫和打到世界第一的對手,例如庫爾登、拉夫特和卡菲尼可夫等人。他必須與同輩交手來確立自己地位,跟他同世代的人當中不乏有像薩芬、修威特、費雷羅及羅迪克這樣的優秀球員。然後,多年以來,他不得不在鞏固四巨頭之首地位的同時,擋下那些比他年輕七到十歲的後起之秀——如米洛斯‧羅尼奇(Milos Raonic)、錦織圭、馬林‧西里奇(Marin Cilic)、戴波特羅及格里戈爾‧狄米特羅夫(Grigor Dimitrov)。後來,他又碰上了像尼克‧基里奧斯(Nick Kyrgios)和亞歷山大‧茲韋列夫這樣比他年輕近十六歲的球員。

費德勒開始在職業巡迴賽嶄露頭角之際,像艾柏格、貝克和庫利爾等球員都已經退役,山普拉斯和阿格西的時代也接近尾聲。男子網壇經歷了一段過度時期。從1998年到2004年,接連有十二位球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其中十位是首次攻頂:馬塞洛‧里歐斯(Marcelo Ríos)、莫亞、卡菲尼可夫、拉夫特、薩芬、庫爾登、修威特、費雷羅、羅迪克及費德勒。等到費德勒終於攻頂,這個轉盤最後也靜止下來。他的球王在位週數長達兩百三十七週,四年多。回顧過去可以清楚發現,他從2004年開啟了網壇四大天王的稱霸之路。

請繼續往下閱讀

ATP巡迴賽行銷團隊從2000年開始進行推廣新生代職業網球選手的活動,它們的口號是:「請換新球」(New balls, please)。宣傳照上一群才華洋溢的年輕人扮成劍鬥士的模樣,他們舉起球拍,準備戰鬥。數十名球員當中,修威特、薩芬、庫爾登、費雷羅、羅迪克和費德勒全都成為網壇之星。

在那時候,像納達爾、喬科維奇和莫瑞等人還是不為人知的青少年,但他們的時代也即將來臨。

費德勒花了很長時間才穩固自己超越勁敵的制霸地位。與修威特對戰的前九場比賽,他輸掉七場;與韓曼交手的前七場比賽有六場吞敗,與納爾班迪安的前五場比賽全敗。某次與這位阿根廷選手比賽完,他說:「我很難理解為什麼跟他比賽我時而領先時而落後。我知道自己需要打得更侵略性一點,但我不知道發球時應該冒多大的險。我打的很多球他都打得到,而且他能夠出色地解讀我的策略,但我就是無法理解他打球的方式。」

過去這三人組有時被稱作他的「怪物」(bogey)對手,但費德勒不喜歡這種說法,他最後找出擊敗他們三人的方法,並持續保持領先之姿。直到他們一個個退役,費德勒與他們的交手戰績分別為:對戰韓曼為七勝六負領先,對戰修威特為十八勝九負領先,對戰納爾班迪安為十一勝八負領先。2004年和2005年,曾經蟬聯八十週世界第一的修威特對上費德勒的比賽至少輸了九場,有五盤以零比六吞敗。其中五場在大滿貫賽事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如此,這位澳洲選手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能有費德勒這個球員是網壇的福氣;他的出現迫使其他球員拉高比賽水準與他較量。修威特在2005年美網決賽連續第九次問鼎冠軍失敗後表示:「毫無疑問,羅傑把網球帶到新的高度,每個人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趕上他。這就是動力所在。這就是為什麼像阿格西這樣的人想上場,三十五歲仍要打比賽,還想打得更好。這正是推動許多頂尖球員競爭精神的原因:想要努力達到更高水準。」修威特也坦言,雖然費德勒的卓越讓人備感挫折,「但人必須將眼界放大一點。我相信,現在的我比當時登上世界第一的時候打得更好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