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能夠在天空翱翔是因為牠的羽毛很多嗎?當然不是,但我們過去發明飛機的過程,一開始卻被羽毛給蒙蔽了。這個問題在簡體中文版《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開頭故事中,創新學者克雷頓.克里斯汀在罹癌後寫給哈佛大學的學生,其中點出他對於商業界的分析視角,我們常常被事物的表象跟緊急性給蒙蔽,沒有為真正重要的事情預留時間,這點用在人生上也是適用的;書中有一點,我覺得在生涯規劃上極其匹配,那就是:你有沒有在人生中,給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足夠的配置?
最近我們協會從 5 月轉線上課程後,除了寫完一本書、演講不間斷、並且持續募款跟學校溝通外,也花了 50 小時備課、寫素材跟演練,規劃出 10 個小時屬於運動員的「生涯規劃長期陪伴式課程」,我個人是很感動,不過上過課程的教練跟老師就問我:「荃鈺,以你過去上課的經驗,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大的心力,準備這門專給運動員的課程?你是怎麼設計?怎麼思考的呢?」藉著月底自我省思回顧,自己也重新梳理一翻,分享給各位。

一、找到一件自己也想要奉獻一生,動心投入的事情,那就是了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裡有這樣的一句話:找到你喜愛的工作,你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我覺得規劃運動員生涯課程,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一點也不累,反而像是場好玩的遊戲。
我們協會是以運動員生涯課程設計為主的教學單位,因此教學跟課程設計是我們的核心,我是這樣規劃跟思考課程的。關於設計方式,首先先跟學校教練核對課程方向,並且確定教練跟體育班學生的需求範圍,訂定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並且在課前開會討論連續幾周的課程內容。緊接著,安排試講(也就是先講給教練聽,之後才上給學生聽),一來是希望可以讓課程更貼近選手,也要確定這堂課程有沒有達成我們的學習目標;二來是線上虛擬教室同步課程,在時間的掌握跟節奏上,需要更加的精確,並且還要跟教練協調時間以免衝突到訓練、比賽讓選手過於疲憊,影響學習效果。每堂課程有課前的預讀跟應用思考的學習回饋機制,為的是要綜合評量學生自主的進步程度,並且銜接後續的導師計畫。

我們在動態調整中完成10小時課程,光是課程演練就超過10小時,每次都由我、秘書長、教練們一起討論,甚至還有實習生旁聽,再次感謝內湖高工划船隊教練蔡瀚陞的鼎力相助,希望學生們都有啟發,我也在過程中持續精進自己的教學跟課程設計技巧,玩得很開心。

至於課程內容,由於過去已經有訪談超過150位運動員的經驗與資料,我們協會設計了非常豐富的互動式生涯規畫體驗課程,讓教學更有互動性,也讓學生從產出中對照自己的學習,用多感官的互動方式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孩子,並且教學上動靜交錯,搭配同步與非同步的課程,讓生涯規劃課程內容與活動相結合,不僅節省時間,還讓 10 個小時的課程不顯枯燥,反而更有趣。

二、若沒有生命中的偶然,你的人生可能也不會走在既定的道路上
生涯規劃不是把精力全都花在選擇上,因為選擇之上還有運勢,運勢之上還有超出個人認知的力量,那可以是你頭頂上的星空,或是你心中的道德,而擁有這樣思考格局的人,才能夠正確的理解生涯規劃,因為正確的思考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一個有生涯格局的人,不會把偶然的成功歸咎於自己努力的必然結果,把失敗歸咎於別人,有生涯格局的人,更是對世界有敬畏之心的人。我的第一堂運動員生涯規劃課程,一定會跟學生們談格局,怎麼樣打開眼界,看見更多元的選項,你才會發現這個世界之大,我們只能更謙卑,並且帶著敬畏的心,通常是越沒有真正聰明才幹的人,才會恃才傲物,自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