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一個3D運動員 Be a 3D athlete!

既然在運動中我們得3D的動,那在健身房內也要3D的練!

作者:扣取港

常聽到有人在呼籲別活在2D的手機螢幕裡,要走入3D的世界多接觸與體驗周遭的人事物,真的是不能同意更多!而作為一位肌力與體能教練與運動愛好者,我也崇尚訓練與運動應該更多考慮3D平面上的多樣性!

在健身房裡往往有一群認真訓練的人,訓練課表排滿了深蹲硬舉、上肢推拉,動作的方向幾乎都鎖定在上下與前後,在矢狀面上擁有強大的力量,身材通常也不錯!在我剛開始接觸重訓時,我也嚮往這樣的經典巨巨形象,把六大方向訓練都練到可以舉很重,長出渾身肌肉,這樣我再去做其他運動,應該都能有很大的優勢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經過親身經驗,矢狀面上的力量成長與肌肉量增加,在初期的確對運動表現有一些幫助,但在打球時卻覺得身體愈來愈卡、甚至協調性有點跑掉,直到後來我學到專項轉換的概念,才明白這樣的練法還需要搭配專項的運動技術訓練,才能更好的轉換成場上3D空間的運動表現,但也不禁質疑,這樣要練的東西未免也太多,難道沒有更有效率的練法嗎?

而後開始當起了教練,也在近幾年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功能性訓練系統,雖然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是在追求更加多元的訓練元素,加入旋轉、抗旋轉、側向移動、筋膜訓練、全身性動作整合,讓人真正的在3D空間內動起來。在學習並實踐這些訓練系統的路上,我曾經的疑問也迎刃而解,既然在運動中我們得3D的動,那在健身房內也要3D的練!

總結來說,我會建議訓練初學者還是透過矢狀面的經典訓練增加肌力,並逐漸在課表內加上3D元素,而對進階者來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不要挑食,特別是愈弱的能力愈需要花時間補強,讓身體擁有更多的選擇性,減少受傷的可能,參與不同運動時也能更快上手。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在講不要只在健身房裡強壯,而在健身房裡訓練時,也應該讓自己在各個平面上都能強壯,讓我們一起當個3D運動員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