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9/02

《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別被年齡限制想像 曾文誠:「出門起跑,剩下來就簡單多了。」

完成一場全馬,一定要經過訓練,很多訓練。跑步應該是「報酬率」最高的運動,你投入多少時間練習就會得到多少結果,相差不遠。訓練很星苦,但想要完成目標,不論外在環境是如何,不多想,專心先把鞋穿上再說,等你出了門起跑了,剩下來就簡單多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跨越年齡,超越極限,勇於挑戰的曾文誠

曾文誠 著 / 堡壘文化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02-108)

關於河正宇這位韓星,愛看韓劇的人都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我就提《與神同行》及《失控隧道》兩片,男主角正是他。雖然身為韓國一線紅星,但他卻是個熱愛走路的人,能走就絕不坐車是他奉行的圭臬,我也超愛徒步所以我就買了這本書,書中對於他因為愛走路而做了不少瘋狂事,心有戚戚焉。像在夏威夷一天曾破紀錄的走了十萬步(沒錯,是十萬),十萬步一般人步伐換算差不多就是八十四公里,正好是馬拉松的兩倍,但因為是步行,所以花的時間更久,要整整二十個小時才能達標,結果二○一六年十月十五日這天河宇正完成這項壯舉。

很愛走、很會走的河正宇,他的朋友都以為河正宇是個行動派,是說走就走的 人,但事實是不想出門河正宇也和所有人一樣,他自述「(有些日子)只想緊閉雙眼,窩在棉被裡動也不動」,最後他發現解決這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停止思考」,什麼也不要想,讓頭腦空白,專心只做一件事,先把鞋穿上,繫上鞋帶,然後出門。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完那本書後,我很確實就朝著這樣的方式在做,包括準備二二六那段要人命的訓練課表,都是按河正宇這樣「停止思考」,不論外在環境是如何,不多想,專心先把鞋穿上再說。也許你會說,我就是不想離開被窩啊!那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做第一步,什麼都不要想;起身、接著穿起褲,這時你腦中的惡魔會說「我幹麼這麼累?」將它揮去,練習保持停止思考,繼續下一個動作,等你出了門起跑了,剩下來就簡單多了。

我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和年輕到現在的習慣有關。在工作的前一晚,我會把隔天要用到的資料、電腦先放在包包裡,另外要穿的衣服也預先放置好。其實到了非球季期間,沒有工作時我依然會把明早要穿的衣服先放好,即使可能只是短褲加短T。很有趣的是我一直以為大家都和我一樣,有天與FOX體育台的同事聊天,說著說著不知為什麼聊到這個話題,結果竟發現原來只有我會這麼做,旁邊四、五個男男女女都是隔天早上才把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我就好奇問:「那不會很匆忙忘了什麼嗎?」 結果沒人回答我的疑問。

這習慣擺在練習上有個好處,就是少了偷懶的理由,多了出門的動機。在前一晚先把隔天不論是跑步的短褲、襪子、水壺,或是騎車要用的安全帽、太陽眼鏡,先放在顯眼處,這樣隔天就隨時可出發,而不是想到拿裝備就懶得動了。這一招我個人是覺得是很好用啦!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由不斷、大量練習,成績進步是一定的,但你應該不太可能從一場全馬原本勉強五個小時內的人,一下躍昇為三個小時內就完賽。簡單說,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大概在何處,要用什麼樣的速度跑完全程。以棒球比賽來說,如果你本身的條件就屬於安打型,求上壘及短程安打為主,那麼就不要學那些巨砲一上打擊區就猛揮大棒,雖然近年來有所謂的「飛球革命」,在揮擊時求仰角讓球飛行的距離更高、更遠,也看到球員成功改造的例子,不過媒體會報導的都是成名的範例,失敗的其實不在少數。所以看別人猛揮自己也想如法炮製,不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

跑步也相同,保持自己的速度很重要,不但身體要練,練如何配速等,心態也要練,這一點就有些難,尤其對剛開始跑馬的人。難在於鳴槍起跑後,大家一馬衝出,每個人都在比快,你如何保持定力、保持自己穩定的步伐往前;又或者你在行進過程中,有人在身旁呼嘯而過,還能保持平常心、保持同樣速度?有次的賽會我印象很深刻,大概是五公里左右吧!我照著自己的六分速(很慢、我知道)前進中,身旁突然有人很快速地在我左側超車,會特別記得他,是因為他穿著粉色的背心、綠色的短褲,這樣的配色想不注意也難,後來我到了十三公里左右,又見到這位可能會讓他小學美術老師難過的先生,綠色系短褲下的雙腳已經沒在跑動,而是極緩慢的走著。我通過他身旁,心理OS「啊你不是很快?」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