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員承認心理壓力是辜負誰了嗎?選手該如何回應社會大眾的期待?來談談運動員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這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實現你的人生抱負,要用一天的成敗定義你整個職業生涯,甚至往後的生活,你該怎麼辦?當我們談論一個人的心理壓力時,其實更應該反省在他身邊的我們其實就是製造壓力的「環境」之一,我們都有可能是製造他人心理壓力的人,因此,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快樂與悲傷,承認心理壓力這件事情應該要讓選手自己來決定;運動員也是人,並不是完美無瑕的神,運動員也會孤單,因此不需要壓抑躲藏,需要時可以找人聊聊,這才是面對人生問題的健康態度,我們也應該相信,承認脆弱將會使我們更強大,適時的放棄,更能幫助運動員「堅持」走完自己的人生。

作者:曾荃鈺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這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可以實現人生的抱負,
且要用一天的成敗定義你整個職業生涯,甚至往後的生活,
你該怎麼辦?

這就是運動員,面對世界級的夢想舞台奧運時,要承擔的心理壓力。(BBC專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拿過30面奧運和世錦賽獎牌的美國競技體操女王拜爾斯(Simone Biles),在7月27號東京奧運的比賽上臨時退賽,原因是空中失感(the twisties),由於她是扛著美國國家體操隊奪牌重任的看板明星,雖然美國保守派媒體批評她「自私」、「半途而廢」,網紅柯克(Charlie Kirk)砲轟「我們養出了軟弱的一代」,但是許多明星跟選手卻在社群媒體上跟她致敬。

 

像是拿過23面奧運游泳金牌的「飛魚」菲爾普斯說:「我為拜爾絲的痛苦感到心碎,大家不停談論過去18個月的心理健康,我們都是人,人無完人,所以狀態不好也沒關係。」(報導)美國籃球明星林書豪也聲援說:「感謝拜爾絲和大坂直美,提醒我們要多關照自身!感謝我們可以繼續見證,她們如何為了下一代,改變運動場內及場外的未來。」「洛杉磯時報」體育版專欄把拜爾絲與女子網球明星大坂直美相提並論,使用「不OK也沒關係(it's OK to not be OK)」當作標題,也因此使運動員壓力與心理健康成了東京奧運的焦點議題之一。(新聞)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體壇的心理陰影 多名巨星都深受心理疾病所苦

即使跟普通人相比,明星運動員外在形象強壯身材好,感覺擁有絕佳的精神狀態且永不放棄,事實上,一群由精英田徑選手組成的非營利組織 Athletes for Hope 調查指出:35%精英運動員面對心理健康危機,表現包括飲食失調、倦怠、抑鬱、酗酒、失眠、焦慮等,但往往因為運動員優秀的運動表現,讓我們忘記他們也是一個普通人。根據板球作家大衛弗里斯的《心靈的沉默》,超過 150 名頂級板球運動員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台灣游泳選手王星皓,在東京奧運比賽上因為失眠打亂節奏,他本人說這雖然不是藉口,但也證明選手們確實是心理壓力大到失眠,睡不著又很早醒來,狀態不好也確實影響到比賽表現。(新聞) 日本網球名將大坂直美 (Osaka Naomi) 在今年 6 月以心理健康為理由,宣布退出法國網球公開賽,她自曝從 2018 年的美國公開賽之後,就一直深受憂鬱症所苦,呼籲各界重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擁有 3 面奧運金牌的前美國體操女將芮斯曼(Aly Raisman)對於拜爾絲退賽的決定讓她感同身受,她說:

「拜爾絲是這次東京奧運的最大焦點,這結果真的很震撼。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大家思考,她身上到底承受多大壓力,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是有限度的。她也是人,有時候大家都忘了這一點。她只是上場盡力表現而已。」

「奧運選手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都拿出全力拚戰,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你必須要在對的時間達到巔峰狀態,同時做好例行功夫,真的很難。」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其實已經存在已久,有「飛魚」之稱,拿下奧運史上最多金牌的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 (Michael Phelps),在 2016 年退役後,就多次公開談論他的憂鬱症與焦慮病史。他承認在他最顛峰的時期,內心其實非常痛苦,甚至曾經有自殺的念頭。其他像是 NBA 球星德羅森 (DeMar DeRozan​)、洛夫 (Kevin Love) 及馬布里等人(馬布里從 1990 年在紐約布魯克林得到憂鬱症,受到媒體的孤立,再到中國漫長的故事有拍成電影《A Kid From Coney Island》中文影名為《來自康尼島的孩子》),也都坦承他們的憂鬱症問題。(新聞) (NBA也有許多球星有受心理健康影響)

 

上個月8月中旬,來自美國 26 歲的田徑好手 Cameron Burrell (卡梅隆·布瑞爾),父親是美國休士頓大學田徑教練,父子兩人都在 100 公尺跑進 10 秒(9.929),也來過台北世大運當時摘下 100 公尺銅牌,400公尺接力銀牌的好成績,卻被發現自殺,令人不勝唏噓,一條正要發光發熱的生命就此消逝。(新聞)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