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來時,不要把膝蓋打死」
「跑步時,膝蓋是微彎不是完全打直的」
在健身房、運動場常會有上述的論述,其他範例包含:肩推或臥推時把讓腰拱起、舉重時把手肘伸到最直等。這常讓人困惑,因為有些情況似乎傾向「鎖死關節」、有些則要保持「微彎、避免鎖死關節」。
.
一、什麼是關節鎖死?
這是一種很白話的說法,用較醫學的字眼,稱為關節緊鎖位置/最緊位置(Closed packed position)。
當處在這個位置時,『骨頭與骨頭之間的接觸面積是最大的,同時韌帶也是拉緊的,而被認為關節處在最穩定的狀態』,例如中風患者,因為大腿肌群的萎縮,但又為了要能繼續行走,會將膝蓋打直(或鎖死),把腿固定成像是根木棍。
.
二、關節最緊位置的優點?
- 最大化關節穩定性
- 追求最高運動表現
- 減少肌肉的出力
以手肘為例,「手肘打直到底」即是手肘的關節最緊位置,此時兩端的骨頭,能最緊密的結合,就像是兩片剛好的拼圖一樣,因此能提供最高的關節穩定性。在追求頂尖運動表現時,以舉重為例,要將相當於兩倍自身體重的重量高舉過頭,身體應該要跟鋼架一樣穩固,並且把每個螺絲都鎖緊,若關節處在微彎的位置,就像是像梯子、折疊桌沒有將卡榫固定住。
.
三、關節最緊位置的缺點?
- 減少肌肉的使用
- 長期倚賴韌帶及骨頭,較容易導致磨損
- 許多日常生活動作,並非在「關節最緊位置」進行
減少肌肉的使用,可以說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可以保留力氣,缺點則是「沒有給肌肉訓練的機會,特別是穩定的功能」。以走路及跑步為例,在腳著地的剎那,膝蓋需保持微彎才能有適當的緩衝,但如果不曾在膝蓋微彎的情況下(須倚賴肌肉收縮來維持穩定,而非骨頭卡住)訓練過,肌肉可能沒有能力穩定住,而導致類似軟腳的情況,因為平時是倚賴「骨頭及韌帶」來維持穩定性,而當長時間都是透過骨頭、韌帶來維持身體的穩定性,來從事各種活動包括久站、跑、重訓等,骨頭跟韌帶的耗損程度可能較大。
.
總結:
- 關節需不需要卡死,應該依照自身的目標及需求
- 傾向鎖死的原因:追求運動表現、好的代償(中風後大腿肌肉萎縮)等
- 避免鎖死的原因:訓練肌肉的穩定性/控制能力、減少骨頭及韌帶的磨損
- 肌肉、韌帶、骨頭等皆可提供穩定性,但應彼此分擔,而非集中單一受力
.
.
.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膝蓋打直 #手肘打直 #關節鎖死 #關節 #穩定性 #骨頭 #肌肉 #跑步 #運動 #重訓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師 #陳曉謙 #closedpackedposition #stability #joint #muscle #hyperextension #bone #running #exercise #weighttraining #physiotherapist #C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