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這幾天的台南之旅包括打球以及到處走走晃晃,在逛百貨中發現意外收穫,睹物思人,一些雜感為文和大家分享:
(圖片色調經後製處理)
是的,我想一提起「阿拜」謝佳賢,棒球迷們都是百感交集的吧,不論是場上誠泰「下馬威」、興農「全太危險」的打擊英姿或是後來風暴的形象幻滅,他之於中職歷史都是難以抹滅的一頁、對球迷的傷害全是無法彌補的。
千言萬語化作一首「後一粒好球」,但他已經沒有再回到職棒場上的機會了…
〈後一粒好球〉
詞曲:謝銘祐
天色漸漸啊光
欲飛愛先開門
昨日的奢颺
昨日的傷痕
放予袂記無準算
失誤抑是精彩
毋管我愛無愛
人生的球場
我猶幾場比賽?
頭前一粒球一粒球放掉
後面猶擱有一堆人等候
用最後一局的心情
最後一滴氣力
我猶袂老 好膽莫走
我在等後一粒好球
對面是命運的投手
毋管伊安怎拖磨 安怎變化
我的心像一粒山
猶在等後一粒好球
我毋敢睨我的目睭
會向準我的未來 摃予伊Over
我才會當自由
天色漸漸啊光
關於謝佳賢的球涯故事、功過論述,名人堂作者活力熊的這篇已清楚明白,在此不多贅言。
純粹碎嘴幾句抒發感觸。
我認為他絕對是台灣史上最強左撇子打者,無庸置疑。但正因為這樣,滿滿實力對比之後際遇更讓人惋惜,鮮明如昨的全壘打軌跡被不檢點的道德操守與失當份際拿捏給抹煞掉,當然是球員咎由自取,然而落魄的身影所要帶給人們的啟發,總不希望只是「負面教材」而已。
避免前車之鑑、重蹈覆轍,除了制度、環境的改善,加強球員在道德層面的認知意識是首要之務,否則法治教育可能都只具形式,治標不治本,效用不大。
打球如做人,但球打得好不一定代表人做得好。像是天分滿溢的Oscar Taveras逝世,不過酒駕的行為讓部分球迷認為「死不足惜」;張誌家的球技驚人,但場下目中無人的態度令人不敢恭維。
而「班長」張志強在職棒生涯雖然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但退休後全心為基層棒運的付出與堅持讓人肅然起敬。
很喜歡班長最新文章提到的「態度決定一切」。
有時候我彷彿忘了,但某些時刻卻又驀然想起,那是一個,為人處世的單純初衷。
延伸閱讀:
林育民
真的替他惋惜,他居然走了這條不歸路...
希望類似的例子不要再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