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9/17

專業跑者Anew超越自我的最佳利器!WAVE REBELLION進化登場

高彈性機能鞋款是許多初跑新手的入門首選,也是菁英跑者愛用的長跑利器。MIZUNO WAVE REBELLION輕量的鞋身帶有優越的緩震及穩定性,是跑者的第一首選跑鞋。

作者:運動特務

跑者Anew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是在2019年的萬金石,當時想著幾次半馬的成績都略有進步,報名全馬也許沒問題,最後卻在38公里處因為超時而被回收;也因此他之後開始研究跑步如何訓練、怎麼挑適合自己的鞋子,而陸續完成了澎湖、田中以及台北馬拉松。

近年戶外運動的熱潮興起,跑步不但是許多人第一入門的選擇,也逐漸演變為一種生活態度。目前市面上的跑鞋從品牌、外型、機能到價錢的選擇琳瑯滿目,這次Anew想特別推薦今年試跑起來評價很高的「MIZUNO WAVE REBELLION」給大家。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期新上市的MIZUNO WAVE REBELLION。/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許多新手跑者在選購跑鞋時,往往會優先注意到外型設計,雖然MIZUNO在鞋子機能面一直有很好的評價,但身為日本運動鞋類的資深品牌,不是年輕族群會很快注意到的。MIZUNO近年在鞋子外型設計上有很明顯的進步,像新上市的WAVE REBELLION就是綜合機能與外觀後,讓人很想嘗試的一雙跑鞋。

不喜歡跑步時全身有醒目顏色在身上的人,通常在鞋子外觀選擇上會希望有點特色但又不誇張,WAVE REBELLION的設計就非常符合需求。此外,這雙跑鞋的機能在實測時更遠遠超出Anew原本的期待,以下簡單整理出他的三個重點感受:「省力加速、穩定操作、長時舒適」。

  • 省力加速

開箱拿起鞋子時,第一個讓Anew注意到的是「跑鞋的重量」。跑鞋的重量會讓跑者在跑步時產生更多的能量消耗,尤其對於長跑的人來說,感受度是非常明顯的,在跑步加速控制上也會有對應的影響。此外,鞋底的回彈技術一直是MIZUNO長年投入研發的項目,鞋內MIZUNO ENERZY LITE的高回彈力讓跑步省下許多力,降低踩到地面上每一步的衝擊力外,讓跑步步伐有更順暢的輸出,運動鞋所需求的避震與安定,這兩種機能向來就是無法並存。為了提升避震而做出太柔軟的中底會喪失安定性,相反地較硬的中底會折損避震效果;追求回彈性中足部到後足部之間則採用了WAVE PLATE平行浪波片,玻璃纖維的尼龍板片提供更高硬度,讓鞋底有一定的厚實感,實現跑步過程中更流暢的重心轉移。

鞋內MIZUNO ENERZY LITE的高回彈力,讓跑步省下許多力。/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 穩定操作

對於有經驗的跑者來說,針對地形、坡度與速度的掌控,身體的控制與鞋子的操作性非常重要。高穩地度能提升跑者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地形判斷後的高低步頻控制,WAVE REBELLION G3大底的設計,可以在高步頻中產生絕佳抓地力。Anew除了在台北的河濱公園試跑以外,偶爾也會回彰化老家的139縣道長跑訓練(八卦山脈上),整段路大多都是緩上緩下坡平均坡度3.2%,跑起來感受度卻比台北河濱河濱公園明顯許多,WAVE REBELLION確實讓他在上下坡的步頻穩定感上有很大的感受。

請繼續往下閱讀
WAVE REBELLION G3大底的設計,可以在高步頻中產生絕佳抓地力。/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 長時舒適

對長跑型的跑者來說,有經驗的跑者大概都清楚對自己足部長跑下的變化,舒適度是個非常重要的考量。WAVE REBELLION除了使用Engineered Mesh可以感受到明顯輕量與高透氣性的柔軟外,特別突出的是在鞋身使用了Gasset Tongue的設計,中足部的包覆感穩定不會感到不適,反而能提升中足部的支撐力。Anew的腳屬於比較容易水腫,需要在跑步過程中調整鞋帶鬆緊,但這次實測WAVE REBELLION,整體的舒適度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鞋身使用了Gasset Tongue的設計,提升中足部的支撐力。/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Anew在14公里實測過程中,初期上腳很快就能習慣,整體的包覆度和腳底的厚實感踩起來很舒服,起跑後的幾分鐘內,雙腳很快就能適應。許多品牌在鞋身設計越來越著重前傾設計幫助跑者加速,但在鞋底彈力上後薄度的掌握不一定達到最佳,WAVE REBELLION讓人跑動過程中轉變成為從中足支撐過渡到前足推進的助力輸出十足外,對於腳底與膝蓋的衝擊力和損耗個人感覺是非常優越的;舒適度表現上,在跑完14公里之後,跑步過程中的腫脹造成的不適也不多。疫情舒緩後Anew非常期待帶著這雙鞋挑戰下一場半馬和全馬。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