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在上一季打出突破性的戰力,季中一度維持在東區前四的成績。這有賴於新秀 Lamelo Ball 超乎預期的適應力,以及頗受爭議溢價簽下的 Gordon Hayward 繳出回春表現,兩人的執行力讓黃蜂在半場進攻處理球的品質與攻擊威脅性大增。然而也因為兩人的傷退,黃蜂戰績在球季後半一路滑落,最終以東區第十的種子序進入附加賽並被溜馬血洗淘汰。

進入新球季前,先來看看暑假的球員異動:
入隊 | 離隊 |
Mason Plumlee | Devonte Graham |
Ish Smith | Malik Monk |
Kelly Oubre | Cody Zeller |
James Bouknight | Bismack Biyombo |
Kai Jones | Caleb Martin |
Jt Thor | Brad Wanamaker |
Wes Iwundu | |
雙向:Arnoldas Kulboka | 雙向:Nate Darling |
雙向:Scottie Lewis | 雙向:Grant Riller |
今年暑假黃蜂的操盤堪稱擴張以來最有計畫性的一次,這波自由球員簽約與選秀不但在近期補上了依照教練團球風計畫能有所幫助的資深綠葉,也補了一波天花板高同時也特質符合球隊需求的年輕球員,不但地板與天花板都有顧及,時間線也抓得恰到好處。自家養成的 Graham 與 Malik Monk 離開是最可惜的一點,也讓後場天賦戰力略為下降。然而一來 Graham 有著適性上的疑慮,他也希望能到一個也好更有發揮空間的球隊,能換到首輪籤已是不錯的結局(也算是補了今年以自己未來首輪交易 Kai Jones 後的籌碼空缺),而因為種種狀況,相對於新秀 Bouknight,Monk本人等待潛力轉化成實質戰力的時間線已然過期。

Basic
在 Terry Rozier 達成續約協議後,除非出現大型交易,Rozier - Ball - Hayward 的三人組合就會是黃蜂拼搏季後賽席次的地板,而在全聯盟助攻率第一的背後,一個強調跑位、掩護、傳導的系統也藉由這三人的無私建立起來。
然而在觀賞性極佳的進攻畫面之外,攤開進攻數據來看,除了三分命中率與命中數能擠上聯盟前半的水準,黃蜂在攻擊籃框的效率卻不甚理想,聯盟倒數第三的禁區命中率把球隊的整體進攻效率拖到倒數第12名。防守上,黃蜂的優勢在於能夠依靠大量的搖擺人做到無限換防,然而缺乏有效護框能力的防守體系也反映在數據上。雖然外圍防守的優勢能把對手的三分命中率限縮在聯盟第八名,禁區的對手命中率跟防守籃板率都是慘烈的聯盟倒數第三。
很顯然 James Borrego 在穩定了前三當家的側翼體系能在外圍攻防都取得不錯的優勢,然而禁區的問題也很明顯只有兩個,「進攻」跟「防守」...。球隊去年兩個二輪中鋒新秀的成長還不夠達成輪替需求,以 P.J Washington 為五號的小球陣容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輪替時間,要穩定體系在禁區的表現,除了期待一幫年輕球員的成長幅度之外,也許只能依靠暑假入隊的老將們。

Unknown
黃蜂曾經擁有三個雖稱不上高級但功能各異的中鋒,防守型的 Bismack Biyombo、掩護型的 Cody Zeller 以及有一點進攻腳步的 Willy Hernangomez,然而球隊從來沒找到一個真正穩定的先發中鋒。也許是他們的等級都不夠,也許是教練 James Borrego 不會使用中鋒,但這一季球隊又找來另一種類型同時也是 Borrego 最在乎的能傳導組織類型的「球員」給他玩。很多人認為 Plumlee 會是以假性先發的定位在下季登板,但如果球隊與 Plumlee 真的蹦出新火花,不但他會成為主戰中鋒,那也代表球隊在禁區的穩定性會至少達到及格的程度。
另外最大的未知數仍存在球隊一票技巧生澀的前鋒身上。Miles Bridges 上一季似乎長出不錯的外線進攻能力,包含後撤步、橫移步的帶球出手都有水準以上的準度,如果能持續保持,黃蜂前鋒線上的進攻威脅會大幅增加。Jalen McDaniels 也展現出龐大防守覆蓋範圍的能力,也能投進底角三分,只要攻防都能更有紀律與穩定性,他這個超級工兵的技能包也有機會讓球隊的陣容靈活性再上一層。
fb - 王育恆
沒有要潑冷水 但2015-16的Charlotte Hornets實際上是48-34排名東區第六而不是前四,但那年確實是近年來最佳跟最好看的一年沒錯。
JC 江納森
戰績前四啦,只是剛好前四有三隊。但我就把自己當前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