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街口攻城獅球團於今年八月中首度拋出「薪資透明化」議題,在經過團隊內部多次討論並取得所有球員同意後,球團於本月(22)日正式公布全體球員的薪資與合約年份,為台灣籃球的薪資透明化開啟第一槍。其中,新竹攻城獅決定與陣中「看板球星」高國豪提前續約,雙方簽下一份 5 年總值高達 3500 萬元的合約,平均年新逾 700 萬台幣,引發球迷間的熱議,一名年僅 23 歲的職籃新人就擁有如此高額的薪資待遇,這將會帶給台灣籃球什麼樣的啟發呢?
過去 10 多年來台灣頂尖的籃球員,無論是國內 SBL 培養出來的陳信安、林志傑、田壘、曾文鼎、楊敬敏、周儀翔等人,還是到近期旅美留學、畢業後轉戰職業賽場的陳盈駿、胡瓏貿、吳永盛、林庭謙等人,在薪資結構與聯盟競爭力兩大條件的吸引下,幾乎紛紛都選擇西進 CBA 追求更好的個人發展,但就在去年相隔 20 年後,台灣再度擁有了全新的職業籃球聯盟 P. LEAGUE+ 後,這樣的生態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
不同於林志傑、田壘、楊敬敏等人,多半是因為步入生涯後期和家庭因素的考量最終才選擇返台,仍屬於當打之年的胡瓏貿、吳永盛也都在今年選擇返台回到自己的故鄉打球。
在 2017 CBA 選秀大會上分別以狀元身份和榜眼身份加入 CBA 的陳盈駿和周儀翔,新人合約推估平均年薪約介於 120 萬人民幣到 200 萬人民幣間(換算台幣約 450 萬到 850 萬),而林志傑、曾文鼎、田壘等資深球員在 CBA 的年薪推估至少都有 1000 萬台幣左右的價碼,甚至林志傑在返台加盟富邦勇士前還是拒絕了山西隊開出的 500 萬人民幣(2000萬台幣)的合約。
去年,「小飛人」劉錚更是一舉打破原先林志傑所創下的台將在 CBA 最高薪的紀錄,甚至是寫下台灣籃球員史上的最高薪紀錄,推測劉錚平均年薪應至少有 400 萬人民幣(約 1686 萬新台幣) ,若順利走完這三年合約,推估至少能領到超過 5000 萬新台幣的薪水。
上述所提到的無論是黃金世代的林志傑、楊敬敏等人,或者是今年返台的好手旅外好手胡瓏貿、吳永盛,願意回到家鄉打球的因素不外乎有三個「家庭」、「薪資」、「職業聯盟」。P. LEAGUE+ 首年寫下的成績有目共睹,儘管在制度面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但確實帶動沈寂已久的台灣籃球熱潮,許多球員在受訪時皆提到滿場球迷的吶喊聲會讓他們更賣力想把比賽打好,呈現最精彩的球賽給球迷看,而精彩的球賽也帶動球迷的進場意願,票房收入加上商品收入,讓球團更有本錢提升球場的軟硬體設備以及球員薪資待遇。
高國豪 5 年 3500 萬元的這份「頂薪合約」就是最好的證明。
職業運動本就是一門商業行為,球員薪資除了參考球員場上的表現,場內外對於球迷的號召力同樣也極具參考價值,如同攻城獅球團建立自身球隊的內部薪資結構,分為菜鳥合約(1-3年資歷)、中產階級合約(4-7年資歷)、老將等級合約(8-10年資歷)、頂薪等級合約(明星球員),球團評估球員薪資除場上球技表現為重點外,也會將球迷購票帶動力、周邊商品銷量、社群影響力、球風觀賞性等納入評估標準。
高國豪不但在新人賽季中多項數據於本土排行名列前茅,成功拿下 PLG 首季「新人王」,且整年度獨佔攻城獅商品銷售排行榜冠軍,證明他已成為新竹攻城獅的重要吸票機,才讓球團願意提前與他換約,簽下一份 5 年總值高達 3500 萬元的頂薪合約。
過去 10 多年來台灣頂尖籃球員不斷出走,加上整體制度面上的不完善,讓台灣籃球不但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倒退跡象,不過隨著台灣籃球去年正式朝向職業化發展後,各方資源源源不絕的投入,今年又有第二個職業籃球聯盟 T1 加入,台灣籃球再度擁有蓬勃發展的契機,高國豪這份 5 年 3500 萬元的「頂薪合約」,就證明了只要球員有能力,即便只是一名職籃新人,都有機會為自己爭取到一份好的待遇,不用再像過往一樣只能遵循前輩走向西進 CBA 這條路,留在台灣發展一樣有條件做得到。
巫旭鈞
啟發就是打籃球真是爽
跟著安迪聊運動
國豪這份合約打破了過往許多人認為「台灣籃球沒有市場」這個迷思,透過建立職業聯盟引入商業化的經營模式,絕對是可以獲利,並且帶給球團與球員更大的利益。
fb - 黃敬文
希望不是最後一張大的複合合約
感覺是鋒頭上拱出來的價格
如果......
可能沒有下一次了
跟著安迪聊運動
我反而認為這會個開始!基本上攻城獅開給高國豪的合約價碼,就已經等同於當年陳盈駿、周儀翔在CBA的新人合約,甚至還不遜色於他們,高國豪在商品銷售、票房吸引能力我認為確實值得這個價碼,若攻城獅不提前與他續約,高國豪也是有可能會轉往CBA發展,也就是說當我們台灣能夠開始提高薪資待遇,就能夠留住人才,甚至吸引旅外好手回流,今年的胡瓏貿、吳永盛就是最好的例子。
yalee
要先有營收 拉高營收 才有好薪資
P聯盟有嗎?
跟著安迪聊運動
根據先前媒體報導,攻城獅首季12場的主場票房收入將近3800萬,周邊商品也賣出近2000萬,這還不包含品牌贊助以及電視轉播權利金,以第一年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成績
aquaman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攻城獅給吳岱豪與林宜輝兩名老將的待遇與李家瑞朱雲豪的複數年合約,這個動作讓球員知道只要有票房有人氣,球團不會虧待老將。綠葉球員只要認真鍛鍊而且具備球團需要的功能就有長期保障。給田浩的薪水相對偏低但只有三年可以讓他打出身價後再換約。不論合約好壞,讓球迷在談論戰績、球技、選秀、洋將的時候還加入薪資結構的話題,對一個積極促銷的聯盟來說是好的一步。
跟著安迪聊運動
田浩的部分我反而不擔心,畢竟去年他是以大學未畢業的身份投入職業聯盟,而且他與高國豪的整個聲量與旅美經歷確實是有落差,加上他也還沒當選過國手,所以談薪上相對比較沒有立足點,但我覺得球團也沒有說虧待他,他的年薪以一名大學生來說已經很不錯了,未來就是靠他在職業舞台上證明自己,就下半季尾聲他的表現來說,已經有漸入佳境的狀況,我很看好他跟國豪以及明毅三名年輕控衛的良性競爭,未來他們三位會是攻城獅很堅強的後場戰力!
glacier1943
意思就是說 CBA 很容易就能挖腳...筆者覺得這就叫高薪...唉...相忍為國無價...
跟著安迪聊運動
CBA的薪資水平跟台灣籃球過去幾年的狀況本來就無法相提並論,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球星出走,甚至有些球員還會去NBL打工。再來,以一名23歲的職籃新人來說,5年3500萬的薪水數字非常可觀呀,即使這份合約擺在發展多年的中華職棒,都不見得有很多球員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