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台潛旅:海洋生態潛水秘境50+》
Simon Pridmore(賽門‧普利摩) 著 / 商周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270-273)
黑潮給台灣海域帶來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同時流速很快,所以有時候可能會碰到要做放流潛水的情況。只要給專業潛水業者帶,有正確裝備,保持正確認知,其實不必太過擔心放流潛水。
上一章談到如何挑選會照顧客人的良好業者,以及業者應有的作為,以確保客人在從事放流潛水時安全無虞。本章則要談談你自己應該具備的安全作為。
重要裝備
萬一不幸潛水完發現自己脫隊了,以下裝備能夠幫助搜救人員或其他船隻找到你。不要只在放流潛水時才攜帶,每次潛水都要攜帶。
- 充氣式浮力袋(象拔)。帶細長一點的,不要帶短胖的那種,顏色要挑鮮橘色或亮黃色。我聽過潛水船船員說,他們會先注意到橘色的浮力袋,但也有人說黃色比較好。不管什麼顏色,浮力袋最上方如果有貼反光片的話,能反射陽光,讓人更容易發現你的位置。
- 會發出聲音的裝置。像是Storm 牌求生哨子,或是在浮力控制背心充氣管裝個蜂鳴器。
- 潛水手電筒。在大白天開始潛水不代表晚上就會離開水面。手電筒可以用來發出信號,或是用來照亮浮力袋,讓浮力袋變成某種光劍。如果你是水下攝影師,你的頻閃裝置(strobe)就是很棒的緊急求救裝置,連大白天都看得到。
- 頭套。不只能夠在水下保暖頭部,漂在海面等待救援時也能避免頭部曬傷。

除了攜帶正確裝備方便別人在水面上找到你,如果一開始就留意幾個基本預防措施,更能夠避免在海上迷失。
預防措施
- 潛水途中和上升途中緊跟著大家,不要脫隊。
- 如果是船潛,同船沒有人認識你,記得要向船員及同行其他潛水客自我介紹,確保他們記住你的長相。不要當個「隱形」潛水客人,不然到了水下會被大家遺忘跟丟包。
- 不要在浪大的時候從事放流潛水,因為很難看見藏在浪峰之間暗處的潛水客。同理,下大雨或起濃霧的時候也不要,因為船上負責緊盯潛水客的船員不容易看到你。
- 如果下午很晚才下水,請務必選擇同樣適合夜潛、海況平靜且有屏障的水域。在天很快就黑的熱帶地區,尤其要注意這一點。過去世界上許多極糟的失蹤案例,都發生在熱帶地區,下午很晚才開始放流潛水,此時夕陽十分刺眼,而且浪與浪之間陰影會很深,就算浮力袋很高,顏色還是橘色,仍然看不到。
船沒有來載你的話怎麼辦
每次潛水都有可能會發生人已經浮上水面,應該來載你的船卻不在附近,甚至不見船蹤影的狀況。這時不要覺得是發生了不好的事,開始緊張。因為船有可能只是去載從別處浮出水面、走散的潛水客。請你施放浮力袋,盡可能讓自己浮在水面上。
如果頭很難保持在水面上,而且有用配重的話,就扔掉配重,但帶子要留著。面罩不要脫掉,這樣海水才不會一直灌進鼻子。如果有戴手套、頭套,也不要脫下來,盡可能保暖。
萬一船沒有馬上出現,務必要與大家待在一起不要亂跑,因為搜救人員比較容易看到水面上的一群潛水客,而不是落單潛水客。可以利用配重帶或浮力控制背心的線軸讓所有人聚在一起。請立刻這樣做,否則一旦有人漂走,就很難再讓大家集中。
如果很靠近海岸,可以朝岸邊游過去,但不要和海浪正面硬碰硬,用斜角的方式穿過去。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冷靜,不要失去希望。熟悉海浪與海流狀況的搜救人員正在趕過來,你一定會被找到。假如看到遠方有船,或是空中有直升機,那就趕快大力吹哨子、揮舞浮力袋,還有打燈!
相關書摘:《環台潛旅:海洋生態潛水秘境50+》綠島潛水攻略:新手老手必打卡的石朗浮潛區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從國際觀點出發,看見台灣海洋環境獨特之處,絕對值得在世界潛水界佔有一席地位。學習必備潛水知識,愛護珍貴生態資源,現在就出發,準備好潛遍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