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的週報連結:張育成單週打擊率破三成 鄧愷威首次季後賽先發吞敗-旅美球星週報EP.5
大聯盟已經在10/4結束了今年所有的季賽,也確認今年會進入季後賽的十支球隊,很可惜張育成所在的印地安人無緣季後賽,不過張育成在今年的最後一場比賽也擊出了一發全壘打,替自己精彩的這一年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尾,而這篇文章也是週報今年週報的最後一篇,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接下來我會繼續出有關於美國職棒季後賽的文章,大家可以繼續支持。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週旅美好手的表現,還有今年這一整年的成績總結吧。
打者

張育成在上個禮拜吞下了4K,三振比率有下降了不少,但打擊率卻表現的沒上禮拜來的優秀,但還是張育成遇到的還是老問題,對手就是喜歡對他塞外角低球,我相信張育成也知道,但他就是打不好,張育成的數據打開一看,他對外角邊低的壞球揮空率高達88%,被三振率則是高達82%,而面對外角低的好球三振率則是高達50%。

我們拿今天的比賽舉例,我不算捕手往外角低蹲的次數,我只計算了投手投了幾次外角低球,投手今天對張育成投了20顆有10顆外角低球,當然這個低球包括壞球,張育成所吞下的2K,投手也都是壓在外角低球,像是今天的第二打席,就是先給張育成看一顆外角低的滑球從好球帶裡滑到好球帶外,雖然張育成忍住了,可是下一球就是走同樣位置,但球路換成伸卡,張育成可能以為是同樣球路的滑球,所以站著不動被三振。
這外角低球真的是張育成的硬傷,但張育成今年的整體成績還是刷新了台灣打者在美國的最佳表現,也期待張育成能夠在今年休賽季解決這個問題,明年持續在大聯盟帶給我們精采的表現。
明年就要25歲的林家正,我認為明年是他的關鍵點,在小聯盟25歲的球員年紀已經算偏大了,他明年要想辦法證明自己是能夠在2A生存的球員,藉以爭取進入40人名單的機會。他今年比較可惜的是在2A沒有足夠的蹲捕機會,大多都是以DH身分出賽,而且出賽又有一場沒一場的,打擊手感的確不好維持,而且在響尾蛇的農場裡,他也排不進前50大新秀,不過幸好響尾蛇正在重建,林家正應該還能夠在小聯盟努力一陣子。
而參與U23世界盃的鄭宗哲跟陳聖平,我則是認為這兩位今年都才20歲,而且目前看起來至少都有1A的實力,不過陳聖平被三振的次數的確是有點太多,也會讓大家懷疑是否他還沒準備好在1A比賽,所以陳聖平要先追求擊球準確率,一直領三振的話並不會讓球隊有所收穫,也會影響到自己的評價;至於鄭宗哲,我認為他今年打的不錯,整年下來繳出3/4/4的成績,而且被三振率也大概維持在10%左右,我覺得他明年有機會直接在低階1A開季。
最後一位則是今年九月才亮相的李灝宇,李灝宇雖然只出賽了一個月,但他成績還不錯,打擊三圍3/4/7,雖然打擊樣本數還不夠,但他的打擊實力也是有目共睹,明年將會是他在小聯盟的第一年完整球季,期待他能夠繼續維持他今年的好表現。
投手

首先我還是覺得王志庭滿可惜的,今年繳出了旅美生涯的最佳表現,但可惜被釋出了,不過事出必有因,或許皇家隊認為他的天花板就到1A左右了,不過明年才23歲的他,如果有合約我認為可以在努力個兩年左右,真不行的話就回台參加選秀,畢竟他是稀有左投,而且控球看起來還不差,我認為他在中職應該也能夠有一片天。
那再來是上個月剛滿25歲的宋文華,宋文華的確比較可惜,剛去美國就受傷,復健了大半的時間,不過他今年宰制了高階1A層級,明年應該高機率開季就待在2A,他比較可惜的是直球速度沒有剛去美國時來的快,或許是因為受傷或者是為了控球所以降速,但現在大聯盟後援投手的均速大約落在94MPH,而今年宋文華球速大約落在91、92MPH,不過球速也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我們期待他明年能夠繼續成長,爭取進入教士的40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