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楊清瓏
守備隊型的年代:鄭百勝與王光輝
1984年世界盃鄭百勝成為中華隊陣中唯一的一壘手。鄭百勝在防守上擁有多項優點,例如速度快、守備範圍大、機動力強,這也改變了中華隊的內野風貌。當時他與呂文生、吳復連合組雙殺陷阱,呂吳兩人飛身轉傳,鄭百勝的劈腿接球,引人無限懷念。

圖片說明:鄭百勝
鄭百勝在1984至1985這兩年間擔任中華隊一壘手,任內多次展現經典美技,強調了守備的重要性。這一時期中華隊內野守備進化,傳統觀念改變,不再只是穩穩地接球、傳球,而是搭配整體防守策略,製造守備陷阱,詮釋出具有攻擊性的守備隊形。
鄭百勝在他的輝煌年代中攻守俱佳,1985年洲際盃預賽,他擁有九次雙殺紀錄排名第一。雖然他非巨砲,但也有長打演出,像是1984年世界盃對戰韓國首局就對朴魯俊開轟,為中華隊3:0獲勝的關鍵。1985年的亞洲盃和洲際盃他的打擊率皆在三成以上,讓其他一壘手劉國明、楊清瓏幾乎無上場空間。
畢竟一壘手是重砲的代名詞,鄭百勝的型態不具優勢,因此在1986年崛起的王光輝,成為了台灣棒壇全力栽培的對象。最簡單的原因莫過於王光輝的體格,當年國家隊成員很少超過180公分,而183公分高的他算是全隊最高的球員了。
王光輝在1982年世界青棒賽獲選為最佳一壘手,兼具力量與速度的潛質早就是棒壇期待的大物,而且他有能力勝任內野的其他位置。1986年世界盃,因為鄭百勝被陣前換將,王光輝成為陣中唯一的一壘手。1987年是百勝光輝兩人互相較勁的一年,隨著王光輝的成長也漸漸宣告鄭百勝時代的結束。
拿百勝光輝兩位世代名將來做比較,鄭百勝的守備機動性比較靈活,而王光輝的接球功夫較為出色。至於打擊方面,鄭百勝能擔任執行戰術的棒次(第二棒)和打點棒次(第五棒),而王光輝大多擔任五到九棒,負責第二輪攻擊的打點棒次。
1987~1988年是王光輝的光輝時代,該年亞洲盃他對韓國隊敲出內野安打,並趁著韓國失誤,打下大局,奠定勝基。1988年世界盃終戰,他第二局棒打鈴木哲敲出三分砲,助中華隊以4:2打敗日本奪得第三名,個人也因此獲選為最佳守備獎(明星隊最佳一壘手是美國隊Tino Martinez)。
綜觀王光輝在國際賽的打擊表現,打擊率大約在三成上下,並且有過不少長打演出,算是一把優質的長槍。
影片來源:台灣天眼。影片說明:王光輝紀念特輯。
到了1988年,中華隊當家第四棒呂明賜加入日本巨人隊,因此隊形出現一個破口,而走下坡後的趙士強也無法補上火力缺口,於是棒壇從日本請回來東北地區全壘打王林仲秋擔任第四棒,任職一壘手,身高僅有168公分的林仲秋也成為了中華隊史上最矮的一壘手。
林仲秋在1980年初便受到棒壇重視,具有強打能力,爆發力在國內數一數二,可惜守備能力不足。在選訓的取捨上,由於他的守備不敵葉志仙,打擊也比不過趙士強,因此無法成為國家隊主力。1983年中日韓對抗賽林仲秋屢屢將球轟出全壘打牆外,因而旋即被挖角離開台灣,之後在日本闖出天下。
雖然1988年奧運會中華隊三連敗,留下難堪紀錄,但平心而論,林仲秋擔任第四棒表現稱職,而他以擔任指定打擊為主,所以實際上並未取代王光輝。另外林仲秋在1988年世界盃有三支全壘打,為中華隊最多,打擊率為0.349,排中華隊第三。
上述即是從趙士強起至王光輝的國家隊一壘手世代傳承,這不僅代表了中華隊世代名將的交替,也顯現了台灣棒球觀念隨著時間的轉變,這從以謝良貴、楊清瓏、趙士強等一壘重砲為首的年代,到強調攻守並重的鄭百勝、王光輝世代可充分展現出來。
賽會 | 編制 | 備註 |
1982年世界盃 | 劉國明、楊清瓏 | |
1983年洲際盃 | 謝良貴、蔡志敏 | 謝良貴全壘打擊沉古巴 |
1983年亞洲盃 | 趙士強、謝良貴 | 趙士強於台日加賽全壘打進奧運 |
1984年奧運 | 趙士強、楊清瓏 | 楊清瓏於台韓銅牌戰延長賽14局全壘打 |
1984年世界盃 | 鄭百勝 | 鄭百勝於決賽台韓戰首局致勝全壘打 |
1985年亞洲盃 | 鄭百勝、劉國明 | |
1985年洲際盃 | 鄭百勝、楊清瓏 | 鄭百勝在雙殺榜(預賽)並列第一名 |
1986年世界盃 | 王光輝 | 鄭百勝於赴美集訓後被換將,吳思賢兼任支援 |
1987年亞洲盃 | 王光輝、鄭百勝 | |
1987年洲際盃 | 王光輝、鄭百勝 | |
1988年世界盃 | 王光輝、林仲秋 | 王光輝最佳防守獎,並且全壘打擊沉日本獲季軍 |
1988年奧運 | 王光輝、林仲秋 |
接著來到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培訓期間,則是另一個世代的展開,關於這部分我將在不久後另行專文詳談。
封面來源:Youtube截圖
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SAM803
目前短期內國家隊一壘手應該是陳俊秀吧,備選許基宏
年輕一輩的還沒看到足夠穩定的,希望范國宸可以跳出來
但就爪迷的角度,私心很怕基宏進國家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啊
愛爾蘭咖啡
謝謝,我還沒寫到現代,哈,您這個問題永遠會在選訓前被一再討論。我認為:
現在的職棒一軍被賦予參加一級國際賽事,參加這樣的比賽,沒有太長的集訓時間,大多是看誰狀況好。
其實考慮的因素很多
任務編組。例如打擊好的球員過多,也可能調派一壘,例如林智勝、朱育賢之類。說起任務編組,總教練可能會從進攻隊形先排起,原本的位置不見得是原本的人來守。
打擊習性。例如許基宏攻擊點太集中,或許會看對手特性而挑選較全面的林益全。
還有像是陳大豐、彭政閔之類,更扮演精神領袖的角色。
江山代人才人出,目前尚看不到誰能獨領風騷,現階段,我最欣賞攻守俱佳的許基宏。其實進國家隊很好哇,到國外走一走,接受更高階(技術和張力)的歷練,開了眼界,整個人會更上層樓,對未來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