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10/18

《75大球星》NBA官方帶頭引戰:談該是否全部重選、哪些人該入選

誰是史上最偉大球員?哪位球員歷史排名較高?同位置誰強?這類引戰話題球迷永遠津津樂道,為NBA持續創造聲量。1946年NBA正式開打,1996年適逢50週年選出史上最偉大50位球員,當時就有許多論戰。2021年NBA如法炮製,預計公布官方認證史上75大球員,帶頭領戰之心人人皆知。

作者:馬特洪峰

高涵謙

生涯累計得分前 20 只有人類精華未入 50 大,這次應該會跟甜瓜、真理一起上榜,得分前 30 還差 English,應該也會跟半人半神 、 Miller 、 雷槍一起上榜。MVP 只有 Bob McAdoo 未入 50 大,小丑或許還有一絲機會,玫瑰恐怕是真的沒機會了

馬特洪峰

小丑應該沒機會,Alex English很難說。個人意見而已

andyseer1000

Melo已經是歷史第10了,是不是資訊沒更新哈哈哈。

馬特洪峰

我懂你意思,排名第十是單單計入NBA數據。現在NBA其實是承認ABA時期的數據,在Melo前面還有J博士和Dan Issel兩人。

本季超過Dan Issel不是問題,要贏過Shaq可能要兩季才夠

阿東Adam

官方第一天公布的25大:
Kareem Abdul-Jabbar
Giannis Antetokounmpo (現役)
Nate Archibald
Charles Barkley
Bob Cousy
Dave Cowens
Kevin Durant (現役)
Julius Erving
George Gervin
Hal Greer
James Harden (現役)
Elvin Hayes
Jerry Lucas
Moses Malone
Kevin McHale
George Mikan
Steve Nash
Dirk Nowitzki
Hakeem Olajuwon
Bob Pettit
Willis Reed
Oscar Robertson
David Robinson
Bill Russell
John Stockton

官方第二天公布的25大:
Paul Arizin
Rick Barry
Larry Bird
Wilt Chamberlain
Clyde Drexler
Tim Duncan
Patrick Ewing
Walt Frazier
Kevin Garnett
John Havlicek
Allen Iverson
Magic Johnson
Sam Jones
Michael Jordan
Karl Malone
Robert Parish
Chris Paul (現役)
Scottie Pippen
Bill Sharman
Isiah Thomas
Nate Thurmond
Wes Unseld
Bill Walton
Jerry West
James Worthy

你提到可能需要讓出位置的五位前輩,仍有三個名列其中,看樣子現役與剛退役的球星,有幾個要成為遺珠了,究竟會是誰呢?

馬特洪峰

謝謝東哥補充。看起來像是原來的50再新加25個新人。

等到全部名單公佈才見分曉

阿東Adam

官方第三天公布的名單:
Ray Allen
Carmelo Anthony (現役)
Elgin Baylor
Dave Bing
Kobe Bryant
Billy Cunningham
Stephen Curry (現役)
Anthony Davis (現役)
Dave DeBusschere
LeBron James (現役)
Jason Kidd
Kawhi Leonard (現役)
Damian Lillard (現役)
Pete Maravich
Bob McAdoo
Reggie Miller
Earl Monroe
Shaquille O’Neal
Gary Payton
Paul Pierce
Dennis Rodman
Dolph Schayes
Dwyane Wade
Russell Westbrook (現役)
Lenny Wilkens
Dominique Wilkins

近代球星遺珠:Dwight Howard、Pau Gasol、Vince Carter、Tracy McGrady

馬特洪峰

結果真的是保留原來50人,再多選25人。僧多粥少遺珠難免,Howard我覺得是最可惜的

ROKIMKERR

沒有vc跟魔獸~太意外
畢竟lillard ad兩個生涯~應該還要再巔峰個幾年~進去百大時就合理

馬特洪峰

相比起來VC和魔獸累積數據強很多,個人同意你的看法

誰是史上最偉大球員?哪位球員歷史排名較高?同位置誰強?這類引戰話題永遠津津樂道,為NBA持續創造聲量。1946年NBA開打,1996年適逢50週年選出史上最偉大50位球員,當時引發許多論戰。2021年NBA如法炮製,預計公布官方認證史上75大球員,帶頭領戰之心人人皆知。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話題才有聲量,而張飛打岳飛這種無法論證的議題永遠不會錯。各家媒體三不五時公布歷史排名不夠看,現有官方認證版本更讓球迷戰翻天。雖然NBA官方宣布75球星不會排名、沒有高下之分,但媒體、球迷怎麼可能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於是官方公布名單前,USA Today搶先公布旗下15位記者評選出來的75大球星,而且還有排名。這個版本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是空中飛人Michael,現役湖人前鋒LeBron James排名第二。引戰點之一是將已故的黑曼巴Kobe Bryant排到第七,勝過大鳥Larry Bird、石佛Tim Duncan、大鯊魚Shaquille O'Neal等名將,引起各方支持者廣大討論。

USA Today採用方式是打掉重練,有些前批50大球星掉出75大球星。這些球星中離現在最近的一位是史上唯一同年拿下得分、助攻雙冠王的後衛Nate Archibald,最後一年出賽是1984年,距今已經接近40年,當年轉播不像現在發達,曾目睹他全盛時期的球迷應該不多。

問題一:75大球星應該是50大球星加25人或全部重選?

以個人淺見以為應該全部重選,主要原因是球隊數量差異過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50年代綠衫軍主力前鋒、入選50大球星的Bill Sharman為例,所處時代NBA總隊伍數量上上下下,不過生涯最後一年全NBA只有8隊,換算下來總共大概100位左右球員,競爭強度比現在單一分區還弱。而1995年NBA新增兩隊以來,維持29隊規模迄今已有好一段時間。雖然隊伍數增加有人懷疑競爭力減弱,但這段期間籃球風氣大開國際球員大量加入,整體競爭只有比以前更強。

1995年後加入NBA的球員,雖然有更好的飲食、科學化訓練等加分,但面臨的是更激烈的競爭、更多源源不絕的新血前仆後繼地搶飯碗。在現代籃球要生存下來,個人以為考驗更加嚴苛。

這邊不是否定先烈先賢的數據貴今賤古,而是單純指出近代球星遭遇挑戰更多,客觀立場來看應該跟老前輩一起重新審視比較公平。

舉例來說,Bill Sharman生涯成就是當選過8次全明星、拿過四枚冠軍戒指。8-10隊時期要達到這項成就比較容易,還是29隊時期容易?個人覺得是前者。隊伍數、球員數變多或許有部分濫竽充數,但球員要爬到金字塔的最頂端更不容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Hal Greer、Jerry Lucas、Nate Thurmond、Lenny Wilkens、Earl Monroe等前輩不好意思,你們的功勳和創造的歷史永遠都在,只是後浪太猛烈可能要請你們讓一點位置出來。

問題二:重選75人,哪些現役或剛退役球員可以上榜?

有人出就有人進,即使上一批50大球星全部保留,留給近代球員還有25席。如果採取全部重選的方式,那麼近代球員名額更多。

聯盟官方選擇了老中青球星擔任宣傳大使,來自60、70、80、90與2000年代退役名將負責宣傳,按照代表年代分別是:Bob Pettit、Oscar Robertson、Magic Johnson、Clyde Drexler、Dirk Nowitzki。德國名將Dirk Nowitzki應該穩佔一席,以他達成少數拿過MVP、FMVP的成就來看非常合理。

這幾年退休的球員中,Kevin Garnett、Kobe Bryant、Tim Duncan這三位同年入選名人堂的傳奇篤定入選,而Dwyane Wade、Steve Nash、Jason Kidd、Allen Iverson、Reggie Miller、Ray Allen等人機會也非常高,那麼現役球員哪些人有機會呢?

根據NBA官方記者Juan Estevez的文章,現役球員中有LeBron James、Chris Paul、Stephen Curry、 Kevin Durant、Giannis Antetokounmpo五人篤定入選。這五人除Giannis外都已經超過30歲,豐功偉業不必多談,最年輕的Giannis即使現在退休功績大概也已經足夠。

各種跡象來看,湖人四星連線中只有Anthony Davis比較危險。LeBron James不用多說,他的同梯Carmelo Anthony現在是歷史得分榜第12名;要不是18-19年幾乎沒球打,現在Melo得分大概已經是史上前10。近來Melo雖然得分功力下滑但仍有一定水準,而生涯累積得分前20名大概是保證名單。符合資格的球員只有Dan Issel因為一半分數是在ABA斬獲、Dominique Wilkins團隊成就不夠高,所以不在50大球員裡面。籃球終究得分最容易衡量,因此個人以為Melo會有一席之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