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Uper特派員/黃禹馨
(鄭兆村於2020東京奧運,照片來源 體育署)
跨不去的「坎」 其實不存在
「他們在訪問我,當下我的感受是非常差的,所以可能說出不太好的話。」鄭兆村說的,是在東京奧運結束之後,他向媒體表示「資格賽宛如自己過不去的坎」,雖然面對這次奧運經驗,鄭兆村不見太多興奮情緒,但過了兩個禮拜的沉澱,鄭兆村反駁自己當時的喪氣發言,只是淡淡地說到,「我沒有覺得那是過不去的坎,只是自己的身體狀況受影響,比較難有好的成績。」
儘管大部分人對鄭兆村的印象,是從2017台北世大運,那一記歡呼振臂開始算起,不過其實,他的實力早在2012年,就足以問鼎奧運,只是2012年的倫敦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鄭兆村都因傷無緣參賽,經過十幾年的苦苦沉澱,鄭兆村終於在2019年上海鑽石聯賽,以87公尺12的亮眼成績,順利取得東京奧運資格,只是好不容易握緊的登奧資格,後續考驗卻讓這張門票顯得扎手。
(鄭兆村於2020東京奧運,照片來源 體育署)
「今年二月的傷勢真的沒辦法預估,只能依照醫生建議盡量恢復,減緩疼痛感。」儘管早在2019年就獲得奧運資格,鄭兆村卻意外在備戰期間惹傷上身,「手伸直就會有痛感,這是運動傷害了。」一直到奧運結束後兩週,鄭兆村都還沒脫離傷勢困擾,加上因為疫情考量,他選擇拒絕奧運前的國外職業賽,因而失去高強度模擬賽的測試機會,這些意外,讓鄭兆村的備賽階段頻頻受阻。
經歷過備賽階段的變動,鄭兆村的首度奧運旅程,最後以資格賽坐收,對於比賽結果,鄭兆村沒有過多表示,只是黯然說道「沒有從容去完成比賽,是我覺得比較遺憾的。」儘管結果不如預期,但是鄭兆村沒有在失意中停留太久,反而更希望能藉此經驗,讓下次實戰有更好表現,並且以實際行動證明,那道「坎」其實不存在。
談到重新振作的原因,鄭兆村直言,就是要回報所有支持他的人。
「我自己不好沒關係,但身邊有這麼多幫助我的人,大家都想要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我必須再拚下去,這就是我的答案。」
(鄭兆村於2020東京奧運,照片來源 體育署)
五年波折 錯失兩屆奧運後 翻身問鼎世大運
從小接觸過許多運動項目,鄭兆村很快就發現自己在標槍項目的獨有天分,當時僅憑藉一年的訓練,就獲得全國第六的殊榮,也藉此奠定他要在標槍路上持續耕耘的想法,「受到同儕之間的鼓舞,還有自己的虛榮心吧,當時就認定我該繼續練下去。」
因為興趣和成就使然,鄭兆村在田徑場上持續往前,不斷收獲亮眼成績,不過讓鄭兆村真正「愛上」標槍項目,卻是在2016年,錯失里約奧運機會之後。
當時最佳成績保持在亞洲第五的鄭兆村,對自己還有更高期望,相信自己還有能力成就更好的表現,又因為受傷錯失奧運機會,讓他更加體認到標槍之於自己的意義,「當時大家對我的期望不高,但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就產生特別想往上爬的力量。」就是這次挫敗,讓鄭兆村奠定自己愛上標槍的契機,重新整頓自己的思緒,決心再起。
後續的劇本眾人皆知,2017年8月26日,伴隨鄭兆村一聲低吼,手中的標槍劃破夜空,隨即標槍頭落地,顯示成績91公尺36,除了是當屆世大運中華隊第17面金牌,更是至今眾多好手都難以超越的亞洲最佳紀錄保持人。
紀錄一出,鄭兆村向觀眾席豪邁振臂,讓早已歡騰的台北田徑場更加歡騰。
(鄭兆村於2017臺北世大運,照片取自 鄭兆村Instagram)
最刻骨的 還是關於自己的那套版本
驚天一擲,讓鄭兆村一夕成為媒體寵兒及眾人目光焦點,討論到運動員爆紅後的社會壓力,鄭兆村反倒看得很輕。「當我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不會想那麼多。」不過他也坦承,在出戰大型比賽前夕,身體的回饋依舊很直接地出賣自己的緊張情緒,因而影響睡眠及食慾。
面對問題影響,首要動作就是如何排解,儘管平常練習緊湊,但是鄭兆村還是找到讓自己紓壓的方式,「我喜歡看Netflix的影片,有一些紀錄片,或者討論心理素質的題材,給我的回饋是最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