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在拓荒者 10/31的三場客場之旅之前刊登,作為拓荒者本季觀察的第一篇。這篇的重點會從開季五場以來,拓荒者團隊跟去年最大的不同(over reaction?)的是什麼開始。接下來隨著球季進展,再一路檢視其他的面相。
防守
10/29 拓荒者剛在主場以 111-92擊敗四天前剛痛電他們 30分的快艇。 CJ McCollum又延續去年開季的氣勢,平均 24.2分,命中率 45.9%三分命中率 44.9%,但是 Damian Lillard陷入開季低潮,平均只得 19.2分,三分投 11/42,拓荒者到目前為止 3勝 2敗,從帳面成績來看,這隻拓荒者只是普普通通,跟前幾年的拓荒者似乎沒什麼差別,大多數的開季預測都預測拓荒者會進季後賽,但是在季後賽應該走不遠。但是如果有看比賽的球迷,應該看得出來今年這隻拓荒者,真的跟前幾年不一樣了。
今年拓荒者跟去年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防守。在五場之後,拓荒者目前的 defensive rating 104.1在 cleaningtheglass上面排名全聯盟第 10。是在 2017-18球季(排名第 7)之後最高的一次,尤其跟去年 116.7全聯盟倒數第二(只贏國王)的相比,是每 100個球權少讓對手得 8.6分的差別。當然現在才五場比賽而且四場在主場,樣本數太少,還不能下結論說拓荒者的防守真的比去年進步了,但是根據比賽內容,我們觀察到今年拓荒者在防守端做了什麼調整讓他們的防守有可能進步了呢?
從擋拆防守開始
拓荒者今年的新教練 Chauncey Billups從一接掌兵符,就明講了如果拓荒者要在季後賽走得更遠,那防守一定要好。然後 Billups第一個改變的 Terry Stots留下來的防守原則是拓荒者的擋拆防守。從 2012-13 Terry Stots接掌兵符以來,拓荒者防守擋拆的策略一直都是長人沉退(drop coverage),但是今年則改成防守 Roll man的長人得要在擋拆的時候維持 "at the level"的位置,就是在擋拆發生的時候更積極的在擋拆的位置附近阻止持球者切入。之前的沉退防守是在對手打擋拆的時候長人保護禁區在免責區附近威嚇或挑戰持球者的切入,然後防守持球者的球員繞前(go over)去阻止持球者投外線,希望對手選擇效率比較低的中距離跳投或拋投,然後同時其他三個防守球員不主動的輪轉或幫忙,主要是注意斷球線,是一種比較被動跟保守的擋拆防守原則。這樣的擋拆防守原則讓拓荒者在 2017-18以 106.3的 defensive rating拿到聯盟第 7的防守,但是之後三年每況越下,NBA的後場球員不只是明星球員,只要是在輪替陣容內的後場球員都開始有更成熟的持球單打能力,放持球者在中距離區有空間出手反而讓他們能輕鬆的跳投,或者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啟動進攻籃筐,製造內線防守的壓力,再進一步在禁區內縮之後製造外線的空擋。拓荒者的防守就在 2019-20(115.0)、2020-21(116.7)球季掉到谷底。而今年 Billups(想)做出的改變就是徹底翻轉 Terry Stots 9年下來所建立的保守被動防守習慣。
今年的拓荒者讓長人在防守擋拆的時候直接站在持球者的正面挑戰持球者的投籃跟擋住他切入的位置,同時防守持球者的球員還是繞前追上持球者,回復到防守位置之後長人才往回追可能 pop 或 roll的對手長人。這樣的防守策略需要的是防守長人的機動性跟正確的站位選擇,還有另外三個防守球員得要知道誰要輪轉幫忙防守對方擋拆的長人,誰要站成區域防守的站位一守二,然後當對手持球者短傳給長人或者外傳給外線的球員的時候,知道怎麼輪轉跟補上輪轉的位置。這樣的防守原則需要防守方五個人隨時都互相溝通對手的位置跟知道自己現在在防守陣形裏要負責的是什麼,這同時需要默契、對隊友的信任、對防守輪轉的理解還有紀律去執行到球權轉換為止。當執行的好的時候,這樣的防守原則考驗的是進攻方有沒有足夠的個人能力跟團隊理解在防守方輪轉跟幫忙防守的時候正確的解度,找到漏洞然後耐心的進攻直到防守方露出破綻。但是只要輪轉或者幫忙防守的時機、站位或者順序錯了或偏差了,那進攻方還是能夠容易的找到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