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出賽54場) | 前40場 | 後14場 |
局數 | 43.2 | 16.2 |
H/局 | 0.83 | 0.86 |
BB/局 | 0.23 | 0.56 |
K/局 | 0.58 | 0.56 |
ER | 9 | 8 |
ERA | 1.88 | 4.44 |
簡述:
由表格可以看出,連續兩個球季,蔡齊哲的出賽數都超過設定的基準點(40場),且兩階段前後的數據上有明顯差異,無論是每局平均被安打數、保送數及ERA都呈現上升趨勢,平均三振數則下降,顯示其出賽數過40場之後,登板宰制力是下滑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鄭鈞仁

2020年(出賽63場) | 前40場 | 後23場 |
局數 | 37.1 | 23 |
H/局 | 1.16 | 1.43 |
BB/局 | 0.38 | 0.26 |
K/局 | 0.70 | 0.65 |
ER | 19 | 9 |
ERA | 4.60 | 3.52 |
2021年(出賽54場) | 前40場 | 後14場 |
局數 | 38 | 12.1 |
H/局 | 0.95 | 1.07 |
BB/局 | 0.39 | 0.41 |
K/局 | 0.58 | 0.41 |
ER | 14 | 5 |
ERA | 3.31 | 3.71 |
簡述:
「大事哥」鄭鈞仁也有相同的問題,連續兩年過了基準點後,局均被安打數提升,局均三振數下降,2021球季各項數據也在40場後出現疲態,儘管有納瓦洛在控管出賽數,但預期連續兩年都會登板超過60場,隨著球季進行,出「大事」的風險,恐怕只會跟著提高。
三、賴鴻誠

2021年(出賽51場) | 前40場 | 後11場 |
局數 | 32.2 | 10 |
H/局 | 1.06 | 1.60 |
BB/局 | 0.37 | 0.50 |
K/局 | 0.96 | 0.60 |
ER | 11 | 12 |
ERA | 3.07 | 10.80 |
簡述:
今年季前以FA加入樂天桃猿的賴師傅,前40場的數據完全可以說是勝利組的主力牛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戰局愈加吃緊,他的上場頻率也逐漸提高,連帶著影響往後的出場表現,出賽40場之後,各項數據呈現全面衰退的趨勢,顯示其壓制力逐步降低,隨後也降下二軍進行調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吳俊偉

2020年(出賽56場) | 前40場 | 後16場 |
局數 | 36 | 13.2 |
H/局 | 0.94 | 1.06 |
BB/局 | 0.42 | 0.53 |
K/局 | 1.14 | 0.98 |
ER | 9 | 8 |
ERA | 2.25 | 5.45 |
2021年(出賽51場) | 前40場 | 後11場 |
局數 | 45 | 10.2 |
H/局 | 0.82 | 1.76 |
BB/局 | 0.36 | 0.10 |
K/局 | 0.82 | 0.78 |
ER | 9 | 12 |
ERA | 1.80 | 10.58 |
簡述:
身為中信兄弟鐵牛棚「七黑刀」一員的「小黑」吳俊偉,同樣面臨出賽數增加後,狀態轉趨不穩的迷霧之中。端看近兩年小黑的出賽數據,一越過門檻,無論是局均被安打、保送數都有提升,局均三振數也減少了,ERA更是翻倍成長,本季尤為離譜,局均被安打數更是一口氣多了快一支。
五、陳禹勳

2020年(出賽62場) | 前40場 | 後22場 |
局數 | 34 | 21.1 |
H/局 | 0.97 | 1.42 |
BB/局 | 0.38 | 0.66 |
K/局 | 1.24 | 0.90 |
ER | 19 | 14 |
ERA | 5.02 | 5.97 |
2021年(出賽50場) | 前40場 | 後10場 |
局數 | 43 | 9.1 |
H/局 | 0.77 | 0.88 |
BB/局 | 0.44 | 0.44 |
K/局 | 0.91 | 0.99 |
ER | 10 | 5 |
ERA | 2.09 | 4.94 |
Harrytu
中信的先發和統一相比不夠穩定,下半季打擊又有熄火的情況,牛棚會更操勞!是該適度停機一下了
大嘴砲領主
我明白教練有戰績壓力(來自於上下半季制度所以人人有機會的老闆期待+球迷期許) 平時相處訓練 也有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一定有各自的判斷根據對不同選手會有信任度高低的問題
可是中信的問題在於 上下半季我們都各自有一小段時間有稍微拉出幾場的勝場差 結果不趁這時候讓EK.墊肩.二軍表現不錯的投手輪替一下 繼續用主力群 結果一有不順(先發崩盤 打線低潮 其他球隊追上來 加百利離隊...等等)的時候 就更只敢用主力牛棚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李小鼻
當教練只想在每局先超前一分或是追平比數而瘋狂犧牲戰術時,比賽後半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就是常態,這時候不燒牛棚要燒誰?
Melody Huang
搞不好今年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學美國偷先發的牛棚日(X
劍花 Charlie
賴鴻誠真的是被操壞的典型案例XD,感謝大大的好文,不過關於壓制力與疲勞的相關度,個人認為可以把BABIP跟投手個人球速等條件算進來,因為貴文採用的ERA跟被安打都存在守備影響的因子,所以若能將BABIP納入考量,那應該可以減少運氣的適用,理由在於有些投手成績下滑不見得是被打爛,單純是後半球季運氣差了點或被修正,如此一來便會成為您討論體系中的盲點;此外被安打是打者的成果,個人會認為如果能體現出投手本身投球狀態(EX: 球速是否有下滑) 應該能更明確指出疲勞是否存在。
以上是個人淺見,對於Shaw跟Rogers也沒有太多研究,只是提一下跟您討論
賣箱紅茶
非常感謝劍花大的意見,確實應該加入BABIP等其他數據,分析起來會較為客觀,也能更真切的反映投手疲勞度之於投球成績的關聯性,於下次撰文時會多方位思考各式數據所代表的涵義,往後再請您不吝賜教~
fb - Chih Cheng Kuo
🀄️說
躺著也中槍
Akai Lin
球季剩兩週能調整,有點太晚了。兄弟可以直接放棄下半季冠軍,把二軍的可用之兵拿出來練練,看有沒有一兩位能夠成為總冠軍的奇兵(ex: 余謙),順勢讓勝利組休息一下。然後把月底季後賽分工弄清楚,先發三洋投+陳琥or呂彥青,長中繼鄭凱文、廖乙忠,功能性左投王奕凱魏碩成,勝利組七黑刀...等等。以兄弟的打擊火力,要總冠軍只能依靠投手跟守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