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11/10

【游泳大補帖】從此不再只會認國旗,我要看懂奧運游泳比賽 !

隨著東京奧運的落幕,觀看游泳比賽的風潮在國內逐漸盛行,沒辦法親臨現場觀 賽的我們只能透過電視轉播感受現場的緊張感,然而電視上的這些畫面你都看懂 了嗎 ?沒關係,就讓來自火星的游泳教練一一告訴你 !

游泳規則與文化 

進場前的儀式

通常在正式比賽的前幾個小時,選手會提前下水進行熱身,有些大型賽事甚至備有熱身專用池供選手比賽前後使用。為了保持身體的溫度,維持肌肉熱身完畢放鬆的狀態,可以看到大部分選手直到上跳台前仍然穿著外衣,並且,在等待比賽開始的期間,會不斷拍打胸口、雙臂以及背部促進肌肉充血。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3 232121.jpg
(巴西傳奇Cielo賽前習慣用力拍打胸口 / 圖片來源: ZIMBIO)

除此之外,有些選手為了消除緊張感,在出場時會配戴耳機聽著能夠振奮自己的音樂,據美國泳將菲爾普斯在賽後訪問自述,"除了拔罐,音樂是我另一種賽前儀式, 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一直戴著耳機參加比賽,一直聽音樂直到最後一刻,它讓我進入我的小世界"。

請繼續往下閱讀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3 231410.jpg
(菲爾普斯賽前的準備/圖片來源: BOLAVIP)

 

水道的排序

選手的進場順序依預賽成績、名次決定,排名在後的選手由最外側水道開始安排,依序為8、1、7、2 水道...,相反的,預賽排名第一的選手便會是在最中間的第4水道。在第4水道的選手會有極大的優勢,除了因為正中間的水波影響最少,被預賽成績第二和第三名的選手包圍更可以提高競爭力。

日本天才泳將池江璃花子,2019年在推特上宣告自己確診患上白血病,也因此暫停所有訓練與比賽,經過一年半艱辛的住院治療終於完全康復並於2020年底陸續恢復比賽,她的勵志故事感動了全世界,日本 SK-ll STUDIO 工作室以此為題材拍攝一部紀錄片,裡面真實記錄著該日本天才游泳選手擊退病魔,重返賽場的故事,池江璃花子罹癌前在中間泳道長年征戰,該片的片名便以此為靈感,取名為《中間泳道》。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4 112930.jpg
(SK-ll STUDIO 首部電影 "中間泳道" / 圖片來源: marie claire)

 

請繼續往下閱讀

Take your mark

選手們全數進場後,現場會響起三下短哨聲提醒選手準備上跳台,接著聽到一下長哨聲才能站上跳台,比賽裡常常可以看到選手們在跳台旁全神貫注的等待最後一下哨音。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4 115607.jpg
( 最後的長哨音響起才能上跳台 / 圖片來源: Olympics )

上跳台後,現場觀眾必須保持安靜,接著裁判會用麥克風喊"Take your mark", 選手這時必須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此時觀眾同樣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等待裁判的出發號令發出後,觀眾才能出聲為選手加油。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4 122916.jpg
(等待裁判的"Take your mark"指令 / 圖片來源: Olympics)

" Take your mark "即為中文的各就各位預備,是出發前的提醒,選手若是在出發哨音發出前出發即取消資格;若是在出發哨音響聲的同時搶跳,比賽則會先繼續進行,在該組比賽結束後再取消該選手的資格。在跑步賽事中,出發的提醒會用" On your mark " 或 " Get set ",有些比賽則是省略成" Set "。

 

請繼續往下閱讀

15公尺線

根據國際游泳協會的規定,選手跳水出發後或是每次轉身允許在水中做潛泳,但是距離不能超過15公尺。下次看比賽的時候可以試著觀察,有沒有看到特別在水道繩上面標記的 15公尺記號。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4 142058.jpg
(畫面中水道繩上紅色標記的距離是15公尺 / 圖片來源 : Olympics)

雖然在水中潛泳比水上游泳的速度還快,但是在技術不嫻熟的情況下,多次執行憋氣與水下動作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進而影響後程的耐久力,所以一直到現在,水下動作仍然是每一位選手重點訓練的項目之一。

( 菲爾普斯被譽為至今水下動作技術最好的游泳選手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WR /OR /NR紀錄線

許多人在電視或電腦裡看游泳比賽時會發現,選手游到一半的時候屏幕上突然顯示出一條顏色鮮明的線跟著選手移動,其實這是將水道長度除以最快記錄的時間,算出該紀保持人當時的游泳速率,再透過電腦儀器將記錄線顯示在屏幕上,提升觀看比賽的體驗。

目前常用來參考的紀錄共有三種 : 世界紀錄 WR(World record)、奧運紀錄OR(Olympics record)、全國紀錄 NR(National record)。

螢幕擷取畫面 2021-10-14 151119.jpg
(螢幕上的紀錄線總是能讓人多添幾分緊張感 / 圖片來源 : Olympics)

 

最後的比拚

游泳比賽的勝負關鍵在於選手的續航力以及後半程的爆發力,不看到比賽的最後一刻都很難判斷結果,尤其是長距離的項目,更是考驗選手的配速與智慧。今年震撼世界泳壇的王冠閎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長池 200 公尺蝶式的比賽中,四次50 公尺來回的配速總是可以依照自己的計劃執行,即使前半段落後其他選手也可以冷靜的做好配速,多次賽事裡總是能在最後50 公尺反超對手,他今年才19 歲卻擁有如此強大穩定的心理狀態,未來的成績非常令人期待!

(台灣的未來之星 王冠閎 / 圖片來源 : 運動視界)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