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歡迎加入 李嘉瑋醫師 FB粉專討論)
後十字韌帶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會受傷?
我們膝蓋的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強壯的韌帶。它就像繩索一樣,由前往後、緊緊的固定住膝關節。所以後十字韌帶一旦受傷撕裂,就會導致膝蓋的不穩定,上下樓梯和運動時,會有疼痛的情況。
而後十字韌帶是怎麼受傷的呢? 如果膝蓋在彎曲時,小腿受到由前往後的強力撞擊(像是運動傷害、跌倒),後十字韌帶就會被過度拉扯,而導致撕裂受傷、甚至斷裂。病人會感覺到膝關節疼痛,走路時的會有「軟腳」的感覺。甚至因為膝蓋的穩定度變差,可能會使膝蓋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後十字韌帶受傷該如何治療?
對於後十字韌帶撕裂受傷,即使在開完刀後,病人還是會常常會抱怨,膝蓋有不穩定的感覺,手術成果通常沒有像前十字韌帶開刀來的好。所以對於「單獨後十字韌帶受傷」的病人,會建議先做復健運動治療,訓練膝蓋的肌肉力量,來保持膝蓋關節的穩定,或進一步接受PRP再生注射,來修復後十字韌帶。真的都無法改善症狀的話,才考慮做開刀重建手術。
什麼是「單獨後十字韌帶受傷」?
*單獨後十字韌帶受傷的條件 (criteria of isolated PCL injury):
1.沒有合併側邊韌帶斷裂,造成膝關節不穩定
2.膝蓋彎曲30度時,旋轉的不穩定<5度
3.PCL stress radiograph和好腳相差<8mm
4.沒有產生移位的後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non-displaced PCL bony avulsions)
後十字韌帶受傷 不開刀的復健
後十字韌帶受傷撕裂後,復健主要分成四個階段。重點是剛開始時,要好好保護受傷的後十字韌帶,但也要適度做關節活動,避免沾黏。之後要訓練好腿部的肌肉力量,來加強膝關節的穩定度。
第一階段復健 (受傷後~6週)
*復健目標:
1.保護受傷的後十字韌帶
2.減少疼痛水腫:可以冰敷、電療。水腫嚴重的話,甚至可以先抽水
3.慢慢恢復膝蓋關節活動度
4.重啟股四頭肌的肌力
*關節活動角度(ROM, Range Of Motion):
1.剛受傷的前兩週,可以先趴著,讓膝蓋活動度彎曲到90度就好,之後在慢慢增加活動的角度
2.避免膝蓋做「過度伸直」或「過度彎曲」的動作,才不會拉扯到受傷的後十字韌帶
*走路/護具使用:
1.使用Jack PCL brace,這種護具可以保護後十字韌帶。護具可以在膝蓋活動時,仍然對小腿脛骨提供一個往前的力量,避免脛骨往後移動(tibia posterior translation),去拉扯到受傷的後十字韌帶。建議整天都穿著護具,洗澡或趴著做關節活動運動時,才可以拿下
2.走路時先用腋下拐,體重盡量用好腳和拐杖承擔,受傷那腳可做部分承重(partial weight bearing)
*肌力運動:
1.先啟動股四頭肌,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Quadriceps set:整隻腳平放不動,大腿用力,將膝蓋後方壓向床面,可在膝蓋後方放個小毛巾比較好出力)
等到肌力足夠能讓膝蓋穩定在伸直後,再做「直膝抬腿訓練」(Straight leg raise:大腿用力,將整隻腳直直上抬)
2.站立時,嘗試把重心移到受傷那隻腳,做重心轉移(weight shift)
第二階段復健 (6~12週)
*復健目標:
1.恢復膝蓋關節活動度
2.走路可以漸漸不用腋下拐
3.增強大腿肌耐力
*關節活動角度(ROM, Range Of Motion):
1.可以做徒手治療或踩腳踏車,讓膝蓋關節活動度完全正常,可以完全伸直和彎曲
*走路/護具使用:
1.建議全天使用Jack PCL brace,避免脛骨往後移動。但可以漸漸不用拐杖,走路時可以盡量把重心平均在雙腳(weight bearing as tolerated)。
*肌力運動:
先從「閉合鏈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開始,膝蓋不要彎曲太多,才不會過度拉扯到後十字韌帶。可做:
1.雙腿推蹬(double leg press):膝蓋彎曲不超過60度
2.弓步蹲(lunge): 受傷那腳在前,好腳在後,受傷那腳往下彎曲(不要超過45度),停留約5秒。
3.橋式運動(bridge on ball):將雙腿放在球上,膝蓋打直,後大腿用力,把屁股抬起來
fb - Chang Yi Sheng
講解的很仔細,感謝分享
fb - Victor Hao Hsu
用心講解的好文章,必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