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11/12

【游泳分享/教學】必看 ! 泳技大公開--蛙式划手

相較於蛙腳,蛙手佔蛙式推進動力的比例小,一般蛙手與蛙腳的動力分配大約為三比七,休閒的游法甚至可以到二比八,但如果你是追求速度的游泳愛好者,蛙手的動力加強是你不可忽視的訓練環節 !

 游泳歷史與知識 

  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游泳的技術也持續在進步,在精密儀器的幫助下,各國的訓練單位不斷的研究與創新蛙式的泳姿,現今比賽最常見的競賽蛙式動力分配可以達到蛙手約佔四成,蛙腳佔六成,並且蛙手的技術與動力還在持續強化中。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2008年北京奧運,日本名泳將北島康介以 58.91 秒的成績奪得100公尺蛙式的金牌並且打破當時的世界紀錄,而這個成績在今年的東京奧運僅排第五位,歷年游泳成績的躍進顯而易見,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除了上述游泳技術的進步之外,科學化的訓練也是關鍵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我常常跟學生說,游泳的姿勢並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有游起來比較快或比較慢,現在公認的競賽蛙也只是在追求高效率的情況下慢慢修改出來的姿勢,如果你對於速度沒有特別的追求,現在的游泳方式你覺得游起來很快樂很滿足,那麼這些技術與觀念可以當作課外讀物看看就好;相反的;如果你對於現在游泳的速度很不滿意,除了平常的練習,隨時關注最新的游泳比賽以及游泳的相關資訊更是不可少,磨練游泳技術的同時更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有效的達到游得更快這個目的。

 游泳教學與分享 

蛙式划手

A. 它的組成可以理解為 : 雙手向左右兩側划開向內抓水向內抱水(夾水)身體向前壓並伸直雙手回復併攏。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雙手向左右兩側划開 )→ 雙手維持筆直並同時向左右兩側橫移,此時雙手張開的距離應該會跟肩膀一樣或是寬一點,此動作是為了讓雙手有足夠的施力空間進行接下來的抓水與抱水,該施力方向會產生不利於前進的水阻,因此不宜划的比肩膀寬太多,也不宜太過用力或快速。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向內抓水 )→ 接著雙手手肘微曲手掌與小臂逐漸地往向下與向內( 朝向身體 )的方向施力,此動作主要是為了將水留在手掌與小臂,增加下一步抱水前進的動力( 需要較長吐氣時間的人,可以在該步驟開始慢慢吐氣 )。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向內抱水 )→ 向後用力將水推至胸前,乘著向前的動力把頭抬出水面吸氣( 頭抬出水面的過程建議鼻子持續的吐氣 ),並使兩邊的手掌與小臂夾在一起盡量貼近,準備以流線型的方式進行下一步驟的向前伸直併攏。

該步驟是蛙手動力的主要來源,良好的抱水動力會使鎖骨以上的部位衝出水面,並讓自身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快而有力的前壓回復動作( 吐氣時間不需太長的人,也可以到此步驟在開始吐氣,吐氣的時機因人而異,以舒服的感覺為主 )。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身體向前壓並伸直雙手回復併攏 )→ 維持兩手掌與小手臂盡量靠近的姿勢,將身體用撲出去的感覺向前壓,並利用兩手掌與小手臂形成類似刀鋒的形狀持續向前破水,入水後逐漸的將手掌與小手臂恢復成向前伸直。

向內抱水與向前回復併攏是一個連續的動作,許多人習慣雙手向內夾水後在空中停頓,這樣會導致入水後身體過度下沉,抬頭吸氣與划手應該是同步進行的,向內抱水與向前回復此連續動作不需要刻意配合吸氣停頓於空中。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  示意圖 / 圖片來源 : Pinterest )

  手掌與小手臂的掌握程度是影響划手效率的關鍵,抓水的掌握程度與抱水的爆發力決定你游蛙式的速度,當然對於體力的消耗也相對的大;如果你想以休閒的狀態悠游蛙式,那麼蛙手只要能夠輔助你換氣那就足夠。

運動可以鍛鍊身體強化肌群,但是游完之後肌肉若完全不會酸痛那等於幾乎沒有鍛鍊到肌肉,用這樣的方式游了一個月,身體的線條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或許休閒和訓練可以取一個平衡,休閒的同時偶爾逼自己累一點,過一段時間在鏡子裡見到自己體態的改變,你也會不小心滿意的笑出聲。

追蹤個人專欄 : 來自火星的游泳教練

追蹤臉書粉絲團 : 來自火星的游泳教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