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十字韌帶斷裂,手術開刀後,我該如何復健? (下)

後十字韌帶,是幫助膝蓋關節穩定,最重要的韌帶之一。如果因為受傷導致後十字韌帶完全斷裂,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時,就會採取開刀。而開刀後的復健治療,也相當重要,好好做復健,才能恢復膝蓋的力量,盡早回到運動場

作者:peterleecw87

(有問題歡迎加入 李嘉瑋醫師 FB粉專討論)

後十字韌帶受傷,何時需要開刀?

我們在上一篇( 後十字韌帶撕裂,我需要開刀嗎? )有談論過,對於「單獨後十字韌帶受傷」的病人,可以先採取復健運動和再生注射的方法,恢復膝蓋的穩定。但如果一開始就是後十字韌帶完全斷裂,而且合併前十字或副韌帶受傷,導致膝蓋很不穩定的病人,就會採取開刀手術。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後十字韌帶開刀重建後,也不是就沒事了...要開始積極的做復健,才不會產生關節沾黏、肌力減退的後遺症。

後十字韌帶斷裂開刀重建後的復健

由於開刀重建後的後十字韌帶,需要時間讓它修復生長,才會牢固。所以在復健的進度上,會分成五個階段,比沒開刀的再慢一些,避免過早拉扯到還沒穩定的後十字韌帶,造成又一次的受傷。

第一階段復健 (受傷後~6週)

*復健目標: 
1.保護開刀重健的後十字韌帶
2.處理手術後的疼痛水腫(有需要時可抽水、注射)
3.慢慢恢復膝蓋關節活動度
4.重啟股四頭肌肌力

*走路/護具使用:
1.開刀後膝蓋先固定在伸直狀態三天,之後穿上護具PCL Jack brace,避免脛骨向後移動(tibia posterior translation),拉扯到後十字韌帶。整天都要穿著護具,洗澡或做關節活動運動時才拿下
2.走路時用腋下拐,因為後十字韌帶的癒合時間會比前十字韌帶更久,所以開刀那腳先不要踩地承重(non weight bearing),避免拉扯到剛重建好的後十字韌帶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節活動角度(ROM, Range Of Motion):
1.開刀後立刻穿上護具,在做關節活動運動時才拿下,先趴著讓膝蓋慢慢彎曲到90度就好,之後再慢慢增加膝蓋彎曲的角度
2.避免膝蓋過度伸直或過度彎曲,才不會過度拉扯到剛開刀重建的後十字韌帶

*肌力運動:
1.先啟動股四頭肌,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Quadriceps set:整隻腳平放不動,大腿用力,將膝蓋後方壓向床面,可在膝蓋後方放個小毛巾比較好出力)。等到肌力足夠能讓膝蓋穩定在伸直後,再做直膝抬腿訓練(Straight leg raise:大腿用力,將整隻腳直直上抬)
2.先不做大腿後側的肌力訓練,避免過度拉後十字韌帶

第二階段復健 (6~12週)

*復健目標: 
1.恢復膝蓋關節活動度
2.走路漸漸不用腋下拐
3.增強大腿肌耐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節活動角度(ROM, Range Of Motion):
1.膝蓋盡量可以完全伸直和彎曲,但在做彎曲時要特別小心,不要硬拉,避免拉傷手術的後十字韌帶

*肌力運動:
1.先從雙腿的閉合鏈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開始,像是:
-雙腿推蹬(double leg press): 膝蓋彎曲不超過60度,因為彎曲超過60度對後十字韌帶的拉扯力量會增加
-橋式運動(bridge on ball):將雙腿放在球上,膝蓋打直,後大腿用力,把屁股抬起來​
2.單腿的訓練先作直膝抬腿運動就好,先不做弓步蹲​

*走路/護具使用:
1.全天使用Jack PCL brace,走路時可以漸漸不用拐杖,盡量把重心平均在雙腳(weight bearing as tolerated)。

第三階段復健 (13~18週)

*復健目標: 
1.加強膝蓋的肌耐力
2.回復下肢的本體感覺
3.走路步態正常

*肌力運動:
可以開始加強受傷那腳的肌力訓練,從原本的雙腳訓練,進階到單腳。像是:
-單腿推蹬(single leg press): 膝蓋彎曲不超過60度
-單腿橋式運動(single leg bridge):雙手環抱好腳,受傷那腳彎曲,後大腿用力,把屁股抬起來​
-弓步蹲(lunge): 受傷那腳在前,好腳在後,受傷那腳往下彎曲(不要超過45度),停留約5秒。

*走路/跑步訓練:
1.全天使用Jack PCL brace,受傷那腳在穿戴護具下,可以完全承重(full weight bearing)

第四階段復健 (19週~24週)

*復健目標: 
1.加強膝蓋的肌耐力,尤其是受傷那腳
2.第24週後可以拿掉護具

*肌力運動:
1.全天使用Jack PCL brace
2.除了閉鎖鍊的肌力訓練,也可以開始開放鍊的訓練,並慢慢加強重訓的重量
​3.開始進行和運動相關的訓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