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在11月中旬迎來Talen Horton-Tucker的回歸,而且一歸隊就是打先發,球團沒有讓這位20歲小將有太多熱機的空間。
不過從表現來看,他似乎也已經夠「燙」了--先是幫助球隊險勝馬刺,接著與公牛一戰狂得28分6籃板,三分球9投4中,表現可圈可點,很難想像他在不久前還為拇指傷勢所困。
雖然對湖人來說,他們也不想要這樣操勞他,但現況實在不允許他們慢慢來,20歲的THT宛如救命稻草,至少可以在防守端為球隊注入活水。
而這也是他們在休賽季以三年3300萬跟他續約的重要因素。
對手 | 時間 | 投籃 | 三分 | 罰球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失誤 | |
11/14 | 馬刺 | 27:03 | 7-14 | 1-5 | 2-2 | 17 | 4 | 1 | 1 | 1 | 2 |
11/15 | 公牛 | 37:11 | 9-19 | 4-9 | 6-6 | 28 | 6 | 2 | 1 | 0 | 1 |
和最近在勇士掀起熱烈討論的Gary Payton II一樣,Talen Horton-Tucker長達7呎1吋的誇張臂展,會令人產生「他似乎長得很高」的錯覺。
但實際上,Talen Horton-Tucker只有6呎4吋,大約193公分,只比Russell Westbrook高一點點。
這無礙於他展現超齡的籃球智慧,防守端的表現也備受球團肯定。他在轉換快攻時也能擔任發動機的角色,因此湖人去年開始嘗試過不少實驗,「控球前鋒」成為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去年他還有28%的時間在PG、SG兩個位置遊走,而到了今年,湖人在把他推上火線的同時,順勢讓這位防守悍將轉型為鋒線球員,貫徹球隊打快的新球風。
雖然這只是很小的樣本,2場出賽,合計64分鐘的上場時間,但從Kent Bazemore、Wayne Ellington與Austin Reaves的使用方式來看,本季的Talen Horton-Tucker應該就是要打前鋒了。
至少在LeBron James回歸以前,這個先發小前鋒的最佳人選,非Talen Horton-Tucker莫屬了。
不論是從長遠的培養計畫,抑或短期的戰力需求來看,Talen Horton-Tucker如果能維持這兩場的身手,將能從眾多層面改善湖人的攻防表現。
招牌防守自然是他的基本盤,出色的組織能力,亦能增加場上的進攻發起點--畢竟湖人名義上的控球後衛只有Russell Westbrook、Rajon Rondo,兩人有著各自的短板,而且大家都知道。
目前Talen Horton-Tucker優秀的傳導還沒有反映在數據上,但助攻次數始終不是一切。
他懂得在兵荒馬亂之際,讓隊友先落定位,再慢慢開始半場進攻,像是找到低位的Anthony Davis、繞出三分線外的Carmelo Anthony,轉換快攻時也能找到最合適的進攻者。
這些都比起讓Westbrook一人組織,被識破時只能自殺式切入,或是將球傳給其他必須勉強出手的外線射手好得多。有時候Westbrook可能也不想這麼做,但場上的配置讓他沒有太多選擇。
是的,就是這個「選擇」,Talen Horton-Tucker在場上時,為球隊提供更多進攻選項。如果只是要兩個組織者,同時放上Westbrook跟Rondo似乎很不錯,但這個策略伴隨著其他可想而知的風險。
外線拉不開、整體身高下降,Vogel想換人的時候,板凳上已沒有更多控球後衛... ...。
因此在LeBron James回歸之前,THT恰好彌補了球隊頗為讓人頭痛的一個環節。雖然要解決的事還很多,但能少一件是一件。
尤其Talen Horton-Tucker本季變得更敢投三分球了,第二場命中4顆外線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這也讓他的進攻更有威脅性,不會只有持球切入這項武器了。
算是個意外的小驚喜。
Talen Horton-Tucker依舊是個三年級生,像是送球給卡出好位置的Anthony Davis時,雖然能讓Davis接到,但地板傳球的角度稍微不是那麼理想--畢竟THT也不是選來打控球的。
但現階段的湖人碰上現在的他,我們不可否認他在填補著LeBron James的空缺,執行著LeBron本來要做的任務。
能力、數據是一回事,但能否在體系中順利「達成」任務又是另一回事。THT不必做到跟LeBron一模一樣(實際上也不可能),但那個空缺總是要有人來填補,球隊才能順利運轉。
境鏡靜
但也依舊不可思議地貢獻全隊最高的28分,僅次於Westbrook的25分、Davis的20分。
這裡用僅次於來形容,好像不太對吼~
中壢小跑車
啊,謝謝你這麼細心閱讀!是我打錯了,等等修改~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