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1/05

【游泳大解密】自由式到底要划幾下手換氣 ?!

在學自由式的過程中是否曾經遇過有的教練要求你划兩下手換氣一次,有的教練卻要你划三下手換氣一次? 到底,自由式要划幾下手換氣一次? 我想要四下手換氣不行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答案!

自由式到底要划幾下手換一次氣比較好? 我們可以拆解成中長距離和短距離來解釋。

1. 自由式通常都是划幾下手換氣一次 ?

  依照游的距離短跟長,可以將游泳大致歸類為無氧和有氧運動,前者是短時間內的爆發力、高強度的運動,會使運動者產生高心跳率;而後者則是長時間維持一定的心跳率,需要耐力、體力的運動,而兩者換氣的頻率截然不同,通常短距離泛指 50 米、100 米,中長距離則是 200 米、400 米、800 米、1500 米。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短距離項目

在短距離50米賽事中,選手會盡量減少換氣的次數,以保自己最快到達終點。

自由式換氣需要將嘴巴轉出水面進行吸氣,而這個動作會破壞原本身體保持好的節奏與位置,或多或少會影響前進的速度,因此,短距離賽事中,選手會盡量減少換氣的次數,平常無氧訓練(閉氣)的比例也會相對的中長距離選手的高,現今的短距離選手的訓練菜單甚至會融入自由潛水的吸氣與閉氣技巧。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池江璃花子是 50 米短距離比賽不換氣的代表人物之一,無論是蝶式還是自由式,她都能以一口氣完成比賽 

而在 100 米自由式比賽中,由於距離較長且中間需要滾轉折返,所以從這個項目開始需要加入有氧,選手必須進行換氣才能維持良好的動作和思緒,常見的換氣頻率為划 2 下換氣一次,少部分選手會選擇 4 下換氣一次。

東京奧運 100米 自由式比賽,即使是短距離爆發比賽還是可以看到大部分選手會選擇划 2 下手換氣一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長距離項目

  中長距離開始考驗選手的耐久力、穩定度以及每一趟的配速,選手在游泳的過程中需要專注的控制每一下換氣,包括吐氣的時機、泡泡的多寡、吸氣的量是否足夠、閉氣是否有控制好....等,通常中長距離的換氣頻率是划 2 下手換一次氣,而 800 米、1500 米這種長距離的比賽則可能因為策略會依情況部分使用每 1 下划手都換氣或 3 下手再換氣一次。

  游泳如同馬拉松長跑,每一下呼吸都是要經過練習且有特定的策略與節奏。以 1500米自由式為例,在標準50米泳池裡,1500 米總共是 15 圈 ( 來回算一圈 ),平常在訓練時,選手除了會計算每一圈的速度( 配速 )還會要求自己每一圈的換氣頻率,有些選手會在特定區域讓自己每 1 下划手都換氣,以便調整自己的吸氣量,有的則是會在特定圈數使用 3 下手換氣以平衡手臂的負擔,所以在 1500 米自由式的比賽裡常可以看到選手突然轉換換氣的頻率,其實這都是平常訓練時與教練一起摸索出來最適合自己的換氣方法。

仔細看可以發現第 4 水道中國選手孫楊在1500米自由式比賽中,大部分是划 2 下手換一次氣,但在每一次滾轉之前會做幾次雙邊連續換氣以增加吸氣量,隔壁第 5 水道加拿大選手 Cochrane 則是 2 下手換氣與 3 下手換氣交替使用

2.  划 2 下手換氣和划 3 下手換氣都有人在使用,我該如何選擇 ?

  上一段有提到,中長距離的游泳比較偏向於有氧運動,而在有氧運動中閉氣過久會導致身體缺少足夠的氧氣而打亂呼吸節奏,進而造成心跳率過度提升。完整的 2 下手換氣已經包含吸氣、閉氣以及吐氣,如果用 3 下手換氣進行長泳,閉氣的時間稍長,雖然還是可以完成中長距離。但對於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閉氣時間長致使心跳率過高成了一種阻礙,所以目前還是以 2 下手換氣較為常見。

即使比賽不一定會採取 3 下手換氣,選手的訓練課表裡也一定還是會加入該項目,而且平常有游泳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使用練習,原因幾點如下 :

1) 有效訓練非慣用邊的換氣動作

2) 平均雙手的推水動作與效率

3) 控制左右兩邊的轉體幅度平衡

 

1) 有效訓練非慣用邊的換氣動作 :

採用 3 下手換氣的自由式,左右兩邊會輪流轉頭換氣,可以強迫自己多嘗試非慣用邊換氣,並且透過連續模擬慣用邊的換氣動作讓非慣用邊不協調的部位逐漸熟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