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 20 年,P.League+ 去年在眾人的引頸期盼下成立,除了原先就存在於台灣籃壇的三支球團,台北富邦勇士、台新夢想家(原寶島夢想家)以及桃園領航猿(原桃園璞園)之外,新竹這座城市也誕生了首支職業籃球隊,由一群擁有竹科背景的企業家集結在一塊,再加上球隊總經理 Kenny 高景炎為首的制服組運籌帷幄之下,新竹街口攻城獅 Hsinchu Lioneers 正式成立,成為了 P.League+ 元年的第四支球隊。
儘管首季不被外界給看好,但攻城獅展現十足拼勁,在隊史第一個賽季創造了許多驚奇,包含終止台北富邦勇士開季六連勝,甚至在例行賽最後 7 戰拿下 6 勝,季末的一波大逆襲,差點擠下排名第三的球隊闖進季後賽。經過首年不斷的磨合和調整後,攻城獅早已逐漸成長為一支任何球隊都不敢大意的對手,而總教練林冠綸今年也在開季記者會上喊出「坐二望一」的目標,這話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虛張聲勢,請看以下新竹街口攻城獅的開季深度分析。
新竹街口攻城獅球隊陣容深度解析
控球後衛:高國豪、田浩、林明毅
得分後衛:陳堅恩、宋宇軒、郭少傑(自由球員)、法獅(洋將)
小前鋒:林宜輝(自由球員)、蕭順議、朱雲豪(選秀)
大前鋒:李家瑞、大勝(洋將)
中鋒:吳岱豪、容毅燊(外籍生)、辛巴(洋將)
離隊球員:成力煥、鄭瑋、盧哲毅、潘冠翰、林力仁、蔡建宇
先從後場司令塔這個位置開始談起,攻城獅可說是有著滿滿的天賦,不管是上季奪得新人王的高國豪,還是在學生籃球時期就成名甚早、球風創意無限的田浩,甚至是上季季中從 NBL 返台的林明毅,三名控球後衛各有所長。
高國豪之於攻城獅的重要性不在話下,進攻端得分的爆發力、防守端的侵略性、對抗性都是目前三人之最,田浩則是在去年季末逐漸找到自身在球隊的定位,擅於跟高大洋將搭配的他,新球季在有了辛巴以及舊將大勝的回歸後,估計也會獲得更多的上場機會,而本身在組織這塊表現最為突出的林明毅,在需要穩定節奏時,也會是攻城獅所需要多加仰賴的,三名控球再經過上個賽季的洗禮過後,在成熟度上絕對會比起上季來的進步許多,也會是攻城獅今年能否闖進季後賽的重要關鍵。
側翼部份,雖然少了去年「年度最佳第一隊」、「年度防守第一隊」這名頭號攻防箭頭成力煥,不過攻城獅透過在自由市場上補進郭少傑、林宜輝,以及在選秀會上用狀元籤選進身高 194 公分、未來性十足的朱雲豪,已將對整體戰力的傷害降到最低,特別是有了林宜輝這名相當有經驗的沙場老將的加入,攻城獅在陣容上的彈性將會更大,無論是讓宜輝打到四號位走一個機動性比較高的陣容,或是擺在三號位上,可三可四打球聰明的他,都會是今年林冠綸總教練手中相當重要的一枚活棋。
另外,宋宇軒、蕭順議這兩名球員敢衝敢打的特性,也會是攻城獅在替補端重要的能量來源,只要這兩名球員能夠保持身體健康,攻城獅在攻守轉換的破壞性有了這兩名箭頭,威力也是相當足夠。朱雲豪和陳堅恩則要擔負起球隊外線火力的重要任務,上個賽季新竹攻城獅團隊三分球命中率僅 29.5%,為四支球隊當中最低的,原本的頭號射手陳堅恩除了要保持上個賽季在三分線外的高檔表現之外,在大學時期就以「高砲塔」聞名的朱雲豪,若能夠發揮「選秀狀元」等級的三分實力,也將為本季的攻城獅增添在三分線外的火力。
本土內線戰力,純中鋒只有吳岱豪與容毅燊兩名球員,這部分依舊會是攻城獅比較缺乏的位置,不過攻城獅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洋將的選擇上,依舊維持去年球季的模式,在三、四、五號位上各找一名洋將,內線有大勝和辛巴兩名洋將坐鎮,所以只要沒有傷兵出現,本土內線球員的壓力會稍微來得小一些。
強項
今年攻城獅在官辦熱身賽前就提前自辦了 6 場「大獅賽」,與三支 UBA 球隊和三支 T1 球隊進行熱身賽,最終攻城獅 6 戰全勝。來到了 P.League+ 官辦的熱身賽,攻城獅在前兩戰以全本土的姿態拿下一勝一敗,後兩戰則是三名洋將輪番上陣,再僅僅練球約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展現出不錯的團隊默契,先是以三分之差惜敗富邦勇士,最終戰則是在辛巴全場 39 分、18 籃板、3 阻攻的狂猛表現帶領下,以 15 分之差擊敗台新夢想家,官辦熱身賽取得 2 勝 2 敗的成績。
Weak貓
每次看到布拉相關的文章談論他的破壞力時,不禁感嘆這位在歐美賽場幾乎無生存能力的超大號洋將在台灣最高聯賽卻是宰制等級,真的是完完全全摸不到世界一流之列的邊
跟著安迪聊運動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討論的面相很多,目前世界籃球的發展趨勢,都是走向小球、機動性為主,傳統的長人漸漸式微,即使是獨行俠的Boban Marjanovic、這幾年曾經掀起討論的Tacko Fall,幾乎都不在輪換名單裡頭,但他們在場上真的沒有作用嗎?我倒不這麼認為,但是能否在球隊體系裡面生存,甚至是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球風裡,很明顯的答案是否定的。
回到辛巴(布拉)身上,我不會覺得辛巴無法生存於歐美賽場,卻能宰制台灣,就好像是台灣聯賽等級很差,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但這不完全應該劃上等號。
你提出的想法其實很有意思,我也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明明世界籃球的趨勢是機動性高、甚至能夠投外線的長人,還是會有球隊找尋超大號洋將,特別是這幾年的台灣。
我自己個人的想法是認為無論是去年的塔壁還是今年的辛巴,都是可以對新竹攻城獅產生正面幫助的洋將(隊形、打法上),換作在其他球隊其實就不一定,每個球隊都有想走的路線跟適合的打法,這個問題我之後有機會也會去跟攻城獅的忠哥、冠綸教練或者Kenny哥聊聊,或許可以寫成一篇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