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蛙腳會不舒服 ?
常有學生問我,為什麼游蛙式腳會感覺不舒服? 有時候是膝蓋,有時候是大腿內側。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有在游泳的人都曾遇到,包括我自己以前小時候練習蛙腳也是常常拐到筋...
我平常明明都有在運動,是我的肌力不足嗎 ?
這可能是原因之一,針對游泳的部分,也有一些可能,我從中整理出兩個不良 :
1. 蛙腳用力方式不良
2. 蛙腳姿勢不良
1. 蛙腳用力方式不良
以陸上運動為例,在陸上運動主要依靠的是摩擦力,運用摩擦力我們可以決定前進的方向,如果施力時腳沒有踩好或手沒有抓穩,失去摩擦力的瞬間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同樣的道理,在水裡運動依靠的是水的阻力,每一下划手、踢腳都要依靠水阻的重量,才能順勢施力前進。

如果踢蛙腳時,雙腳沒有感覺到水阻的重量,每一下又習慣用力踢,這樣很容易造成蛙腳踢空,雙腿承受極大的力量反彈,導致肌肉拉傷。
任何泳姿的划手或踢腳動作,感受到水阻都是第一優先步驟,有了重量感,再 "順勢地" 持續用力將水阻推或夾往想要的方向,如此一來,可以大幅減少肌肉受傷的機率。

2. 蛙腳姿勢不良
蛙腳的姿勢不良可以分為向前縮腳和向後夾水兩部分 :
1) 向前縮腳
縮腳姿勢不良有可能會造成後續踢蛙腳時膝蓋不適。
蛙式向前縮腳,是承接向後踢水的重要預備動作,良好的縮腳動作,應該會包括大腿、小腿與腳掌。有一些踢蛙腳膝蓋會不舒服的學生,是因為縮腳動作不完全,僅移動小腿與腳掌,沒有縮大腿的情況下踢蛙腳,會導致施力空間不足,膝蓋旋轉幅度與承受壓力過大,造成膝蓋疼痛不適。
可以透過膝蓋的移動檢視大腿的縮腳動作,如果縮腳時膝蓋沒有向前移動,就代表大腿沒有前縮,反之,膝蓋有向前移動到接近屁股下方,代表縮腳動作完整。

2) 向後踢蛙腳
游泳的打水動作,通常都是會用"踢"來形容,自由式踢水、仰式踢水、蛙式踢水...等,因為這樣,很多人會過度解讀 "踢" 這個字,在游蛙式時,每一下蛙腳都用力踢、用力踹,恨不得讓自己前進多一點。
但是,你知道用力踹並不會前進比較多,反而容易受傷嗎 ?

踢蛙腳的動作可以拆解成兩個部分,第一段是向後踩,第二段是向中間夾。許多人都是第一段雙腳完全踩直後,才進行第二段併攏夾直,施力軌跡類似三角形,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出現前面提到踢空的問題。
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 : 雙腳往兩側後方踩水,尚未完全踩直之前雙腳就要開始靠攏夾水,施力軌跡接近扇形。


將蛙腳用力的重心放在夾水而不是踩,可以改善用力踢的壞習慣,並且,相較於用腳底板向後踩水,雙腳與腳踝的夾水動作,受力面積大,足以平均分散力量分配,減少蛙腳踢空的機率。總的來說,蛙腳的主要施力方式應該是併攏夾水而不是向後踩水,夾水的力量也要和踩水平均分配。
另外,夾水動作也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人為了讓自己前進多一點,蛙腳越夾越開,踢到最後大腿內側還是不舒服。蛙腳雙膝的寬度盡量不要超過雙肩的距離太多,腳夾的幅度過大,大腿與小腿承受的水阻過重,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結論
根據上面的解析,可以從不同部位的不適感,歸納出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
- 膝蓋不適 : 縮腳動作不完全、踩的動作過度用力...
- 大腿內側不適 : 夾的幅度過大、夾的動作過度用力...
每一次運動,都是在和身體對話,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透過運動得到階梯性的成長,身體也會用體態的成長回饋我們;相反的,不好的運動習慣,不但不會增加運動表現,身體還有可能因此受到傷害,以此表達抗議。

不論你運動時是否有不適的情況,如果有今天文章提到的姿勢問題,都建議可以盡早調整,若讓不良動作成為習慣,日後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把動作調整過來。
封面圖片來源 : Salpeter Gitkin,LLP
追蹤個人專欄 : 來自火星的游泳教練
追蹤臉書粉絲團 : 來自火星的游泳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