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訓練觀念】常常按摩放鬆卻還是痠痛? 都是姿勢不良的問題嗎?

頭痛、腰痠、大腿酸都是很常見的問題,在忍到不能忍的時候,趕快找一間店按摩放鬆一下,按完以後很舒服,但沒多久以後又緊回去放鬆肌肉很重要,但你知道只放鬆肌肉還不夠嗎?

 

封面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人碰到痠痛的問題,通常會休息個幾天觀察狀況,持續比較久的痠痛,通常都會忍到真的很不舒服,才趕快找個地方按一下、喬一喬。

大部分按摩師都會跟你說:

「你這個是姿勢不良造成的!」
「你是不是常常翹腳、三七步?」 

但是,調整生活中的姿勢加上常常放鬆,卻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一定有一些人,無論按摩放鬆的頻率有多高

總是在當下很舒服,卻又在短時間內恢復原狀。


小賴有一個學生,運動前通常都會花很多時間放鬆大腿,他常常會跟我抱怨: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姿勢調整要注意的細節太多了,根本做不到」

「不管有沒有運動,大腿就是會緊到不行,為什麼不動也會肌肉痠痛?」

小賴認為,姿勢不良只是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失衡以後的外在表現,我們需要更精準地找到問題,除了放鬆和姿勢調整以外

訓練的介入才是改善問題的重點。

 

[為什麼你沒有運動,肌肉自己會變緊?]


對於這樣的問題,這邊跟大家分享兩個最常見的原因!

  1. 放鬆錯地方,你放鬆的肌肉只是受害者

  2. 你不是肌肉緊,是不會正確的做動作


回到這個同學身上,評估過後,最主要的問題是深層的核心肌群,以及臀肌無力
從外型看起來,會有以下特徵: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骨盆前傾,假翹臀

  • 站立時膝蓋過伸鎖死

  • 走路時腳拖地,大腿抬不起來

  • 走路前進時,屁股左搖右晃

動作層面,這位同學練下半身動作時,幾乎都是以膝蓋為主,當我讓他改為臀部主導進行下肢訓練時,他會很容易做不到 (大腦的動作選擇過少),或是可以做到但非常辛苦。

舉個較簡單的例子

A跟B兩個人的身高、體重、腳長、身體的比例都很類似,他們在做深蹲時,蹲低到一樣的高度,站起來的瞬間,A是膝蓋先產生動作,而B是髖關節先產生動作。

你覺得,A跟B誰比較容易有大腿過緊的問題呢?

(答案是B喔!)

小賴的學生差不多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況,動作模式失衡以及對應的肌群無力,絕對會導致其他輔助肌群過度使用,這也是為什麼明明什麼都沒做也會痠痛的原因,因為你每天都要走路,而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使用錯誤的動作模式,讓大腿過度使用以後當然會痠痛囉!

[那你還需要放鬆嗎?]

小賴還是建議一定要做放鬆,因為調整身體功能的流程,會是在放鬆以後重新學習動作控制,過度使用的輔助肌群會在放鬆後降低大腦對肌肉的神經訊號,在放鬆後正是你重新訓練肌肉的最佳時機。

如果同學有類似的狀況,小賴會建議你這樣做:

  1. 完整放鬆大腿前側的肌群

  2. 以死蟲、橋式等基礎動作,重新激活臀部、核心肌群

  3. 回到深蹲、硬舉、弓箭步等多關節下肢動作訓練,重新調教你的運動神經


經過一段時間有意識的訓練以後,相信你的問題一定會有明顯的改善喔!

總結

常常放鬆肌肉,以及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勢對身體痠痛的舒緩是有效的,但還是會有一些人沒辦法解決痠痛的問題,原因就出在沒有解決肌肉使用的失衡問題,而這些問題則需要經過適當的評估以後,從訓練的角度介入來改善。

小賴建議,想要從源頭解決痠痛的問題,需要經過以下的流程。

  1. 靜態姿勢評估
  2. 動態姿勢評估
  3. 精準的放鬆特定肌群
  4. 強化較弱的肌群
  5. 訓練動作的優化
  6. 生活動作的調整

以上建議不包含任何急性的痠痛和運動傷害,如果有類似的問題一律建議先就醫診斷是最保險的策略。

 

歡迎追蹤我的IG個人網站粉絲專頁來了解更多運動相關的內容
留言告訴我其他你想知道的主題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