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18年,戰力在中游車隊名列前段班的Force India車隊雖在車隊共同創辦人Vijay Mallya與冠名贊助商Sahara集團主席Subrata Roy深陷官司問題後靠著兩位代理領隊Otmar Szafnauer與Robert Fernley慘澹經營,但仍在賽季進入暑假前宣布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依據媒體的報導,當時Force India車隊有以加拿大富豪Lawrence Stroll為首的投資團隊、獲得Mercedes車隊領隊Toto Wolff支持的倍世淨水(BWT)、讓美國與墨西哥兩大賽復辦的Tavo Hellmund為首的投資團隊,以及俄羅斯化工鉅子Dmitry Mazepin等多方勢力爭取,經過一個多月的檯面下運作後,Szafnauer、Fernley與指定財務管理人Geoff Rowley決定收購案由Stroll團隊得標,讓Force India車隊旗下的405位員工擺脫了可能失業的困境。
而在Force India車隊轉型為Racing Point車隊後,Stroll在2019年下半著手收購當時陷入財政問題的英國知名跑車廠Aston Martin的16.7%股份成為董事會主席,並讓Racing Point車隊於2021年起冠上Aston Martin之名參戰。
經過3年餘的運作後,Stroll在接受《GP Racing》雜誌專訪時透露他決定買下車隊的原因:
「當時我跟時任F1執行長Chase[Carey]有過數次交談,他對這個決定影響重大,如果當時F1沒有決定引進年度預算上限,我應該是不會出手,另外人才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我的原則是絕對不會買下在場上敬陪末座的車隊。」
當時賽場曾有Stroll為Williams車隊實質經營者的傳聞,不過考量到當時Williams車隊的競爭力已完全崩盤,以及Williams家族不輕易放手下,這則傳聞在Stroll入主Force India車隊後便煙消雲散。
而對Stroll來說,Force India車隊當時的奮戰精神也讓他下定了決心。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車隊竟然僅靠著約400人的規模,以及9000萬英鎊[約1.125億美元、34.3億台幣]的預算連續兩年[2016-17]拿下年度殿軍,而且如果沒有財務託管,這個紀錄應該能延續成三年。」
受到印度債權方的影響,Stroll團隊是以另組新公司Racing Point買下Force India車隊營運集團Force Limited所有資產,讓後者空殼化的方式完成收購案,導致車隊年度積分需從零計算;而2018年的前三名Mercedes、Ferrari與Red Bull都是大車隊,這三支車隊除了擁有約千名員工外,年度預算也都以2億英鎊起跳,Force India車隊的成績顯現了Szafnauer與Fernley的優異管理能力。
「他們在場上的熱情與能力展現出自己的價值絕對不僅於此,因此我認為這是強化車隊結構的好機會,我們絕對不是從零開始。」
而且考量到車隊是支英國車隊,且與銀石賽道的關係密切,Stroll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出現了。
「在我們收購車隊後,我有一個相當清晰的願景,那就是讓這支已有30年歷史的英國車隊以英國汽車品牌的名字運作,而且唯一的目標就是Aston Martin,這可說是美夢成真。」
雖然場邊表示Stroll是為了自己的兒子Lance著想才動作頻頻,不過如同前F1車手Ralf Schumacher所言,「如果這些富豪對賽車運動沒有熱情,他們不會不惜耗費鉅資」。
為了證明自己絕非炒短線,Stroll早在2019年4月就已公佈了將為車隊進行以興建新廠房為首的大規模硬體更新計畫(不過因各項外在因素直到2021年9月才正式破土),且積極的招募新血;雖然一連串的新血導致近年勞苦功高的Szafnauer決定在2021年賽季結束後離去,但這對Aston Martin車隊是必須走過的重要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