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1/14

(聯賽盃半決賽首回合)利物浦 vs 阿森納:Arteta防守部署出色,Klopp進攻取捨有道,次回合再決勝負

Arteta首回合的防守策略部署,以及Klopp在少了兩大核心之下的進攻取捨,雙方教練團之間的博弈其實非常值得被關注與討論。無奈Xhaka的紅牌直接讓比賽進入兩支球隊的攻守演練,等於首回合的對決只上演了不到半小時的好戲,兩位教頭之間的對抗與部署誰更勝一籌,也只能留待次回合的較量。但總體而言,平局其實對兩邊來說都算是一次不錯的結果,Arsenal少踢一人還能不輸球自然賺到;利物浦雖然多打一人,但少了Salah和Mane,加上兩天後還有英超(面對Brentford能否全取三分會直接影響到本賽季相對渺茫的爭冠希望),有所保留之下能夠安全下莊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次回合雖然客場作戰,但本身實力畢竟是優勢方。

作者:張榮燊

雙方首發陣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紅牌前:Arteta防守鬆弛有度,Klopp進攻取捨難題

在Xhaka被紅牌罰下以前,Arteta在防守上的部署筆者認為非常值得被更多的討論,鬆弛有度的策略除了盡現年輕教練行列中的執教底蘊之外,也凸顯了Arsenal近期的防守表現急速提升並非毫無來由。

【Arsenal:高位逼搶與低位防守的平衡轉換】

筆者認為Arteta此戰有帶來驚喜的關鍵點,在於防守端上並沒有過度執著於特定的防守策略或風格,而是確實根據自身與對手實力的評估後做出平衡考量上的取捨。首先,要討論的是Arsenal開局就採取的「高位」逼搶模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意Arsenal在實施「高位」逼搶時與對手之間的相對距離以及整體站位,相較於Klopp式的「高位」逼搶目的在於球權的直接轉換,爭取由守轉攻時的快速反擊,Arteta此戰開局的「高位」逼搶更主要的目的在於切斷利物浦中後場之間的聯繫,尤其是阻斷利物浦中場「唯一」的接應點(Fabinho),逼迫對手要嘛透過長傳,要嘛只能先往兩個邊路去發動攻勢。若對手高頻率發動長傳,則一來成功率相對低;二來則是在少了Mane與Salah的坐鎮下,對於第二落點的爭奪能力也必然會下降,同時也少了兩個速度尖刀能夠和後場的長傳做有效的連結,這也是Arteta敢於讓英超最擅長發動長傳的球隊在此戰高頻率這麼做的緣故;其次,若往兩個邊路去發動攻勢,則在團隊防守的預判上自然相對會容易一些。

一旦利物浦成功推進到自家半場後,Arsenal就會立馬進入低位防守的姿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留意Arsenal在中場與後防線之間的站位非常緊密,出色的防守紀律性讓利物浦非常難在這兩條線之間找到太多空間。而Arteta在鬆弛有度的防守部署背後顯然也是考量到球隊現階段的實力並不具備執行類似於Klopp這種更為激進的前場逼搶(硬要執行激進進取的前場逼搶會有什麼後果,可複習之前雙紅會的賽後文章解析),一昧地低位防守也不是Arteta長期執教下想要建構的風格,因此在被動保守與主動激進之間尋求一個更適合球隊現況的平衡做法,大概就是本場清晰可見的防守策略,而這個輪廓清晰的部署也正好逼迫Klopp必須要在中前場球員回撤頻率的增加去完成解壓與前場人數多寡維持進攻牽制力這兩者之間去做艱難的取捨。

【利物浦:後場組織的流暢與前場兵力的投入,該如何抉擇?】

一般來說,當在自家後場面對對手的「高位」逼搶時,常見的解壓迫手段就是增加中前場隊友的回撤頻率,透過局部人數的優勢讓對手的逼搶失去成效,從而保持自身在中後場傳導組織上的流暢。然而這裡就有Klopp此戰要面對的艱難抉擇,因為Salah與Mane的同時缺陣,讓前場的牽制力已無法避免下降不少的前提下,若讓無論是Henderson、Milner亦或是前場三叉戟的任何一人多次回撤的話,前場投入的兵力自然會更長時間處於人數相對不足的情況,這勢必更難對對手造成足夠的衝擊;反之,若為了維持前場兵力的投入,則後場組織的流暢程度也必然會受限,同樣對手在防守的執行上也會更有針對性。

在這道難題上,我們可以透過再看一次Arsenal在執行「高位」逼搶時,利物浦整個中後場的畫面即可得知Klopp的決定是什麼:

上述四張截圖清晰可見的是,當Arsenal在執行「高位」逼搶時,利物浦的三人中場只有Fabinho可以視為「唯一」的接應點,無論是Henderson還是Milner大多時候都會至少維持在中場圈附近活動,而不是回撤得更深去增加後場的出球點。但筆者是認同這樣的決定,畢竟即便是增加後場傳導組織的流暢,在少了Salah與Mane的速度優勢下,也很難快速推進到對手的核心地帶,意味著就要更長時間面對對手的陣地戰低位防守,這也是利物浦本身最不喜歡的局面。因此,還不如正面對抗對手的前場逼搶,一旦能在人數不佔優甚至劣勢的情況下完成解壓的話,中前場會有更大的空間能夠發揮球隊擅長的反擊能力。

換句話說,與其緩解後場組織時所面對的逼搶壓力但同時要卻更頻繁進入陣地戰,不如讓後場組織時承受一定程度風險(對手逼搶時一旦成功,我軍後防線自然要面對較大的壓力),來換取更高頻率與對手進行攻防轉換上的對抗(對手前場逼搶次數越多,我軍就越有機會能在攻守轉換的模式下進行比賽),而Xhaka的紅牌罰出,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體現出Klopp在這項難題上的決策成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