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起,世界上最大的運動盛典之一-世界盃足球賽每隔四年在不同的國家、地區舉辦(除因二戰1942和1946曾取消)。每屆保守估計吸引了至少30億的觀眾(包含現場及轉播),而未來此盛典可能會舉辦地更加頻繁。2021年5月FIFA的會員大會上,針對沙烏地阿拉伯足協所提之兩年舉辦一次男子與女子世界盃的可行性進行投票。在188個有效票中,有166票贊成此提議。雖然此投票僅為意向性的調查,並不代表兩年一次的世界盃確定實行,但是可見FIFA內的多數會員(各國足協)對於此改革是表示支持的。
曾擔任兵工廠22年教練,現任FIFA世界足球發展總監的溫格(Arsène Wenger)對兩年一屆的世界盃提出的規劃包含:世界盃在偶數年份舉辦、洲際的盃賽則在奇數年舉行,意謂世界盃和洲際盃賽將交替舉行;一至兩個的賽季中國際休息(International Break),為期一個月,各大國際盃賽的資格賽皆在此期間進行;盃賽結束後提供球員一定的休息假期。
改制會帶來什麼?
以經濟層面而言,FIFA的主席因凡提諾(Gianni Infantino)曾表示根據研究,若世界盃變為兩年一次,新創造的額外收入為44億美元,而每個會員協會將額外獲得平均1600萬美元的資金。另根據OpenEconomics,若男子世界盃改為兩年一屆將會在16年間新增超過1800億美元的GDP,並且會創造200萬個全職工作機會。此外,縮短舉辦間隔也可能使更多的國家能有主辦世界盃的機會。因為其背後極大的觀光收益,不少國家都在等著自己成為主辦國,四年間隔縮短為兩年可以讓排隊中的國家更快如願以償。
其次,是整體足壇的發展層面。因凡提諾曾說:「世界盃並非真正的『世界盃』。這是屬於那些頂尖球隊的盃賽,那些歷來都有好表現的歐洲與南美洲球隊,其他球隊參與的機會很少。」FIFA目前211個會員中,仍有133個未參與過世界盃的會內賽。自2026年世界盃開始,會內賽參與隊伍數將會擴展至48隊,更多的世界盃參賽資格數和更高的舉辦頻率自然意謂著參與機會的提升。此外,在社群媒體發達、資訊隨時更新的時代下,比起四年的等待,較頻繁舉辦的世界盃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和更多的贊助商投資,此與去年欲成立歐超聯的原因類似。可見不論是對於FIFA還是各個球會,如何在數位媒體發達的時代吸引年輕觀眾是一大課題,而增加更多高品質比賽是他們共同想出的解決方案。
反對聲浪
並非所有人都支持此項改革,英超官方、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UEFA(歐洲足球總會)與許多球員等都曾表達反對。UEFA曾在2021年12月發表研究,預估兩年一次世界盃可能會讓UEFA因轉播權、票務、贊助等因素,而導致分配給歐洲各足協的總營收每四年間減少25至30億歐元。世界聯賽論壇(World Leagues Forum)亦指出每賽季許多頂尖職業聯賽和UEFA將會損失80億歐元的收入。故即便世界盃改制會產生可觀的新利潤,也可能面臨利益不均的問題。
另外,為人詬病的還有緊湊的賽程安排可能導致球員健康以及心理上的壓力。若按照溫格的規劃發展,球員每賽季結束後都可能碰到世界盃或者其他洲際盃賽,使球員在賽事結束後能休息的時間受到擠壓。而面對增加的高強度盃賽和減縮的資格賽,可能導致本就忙碌於各種比賽的球員更加勞累;缺乏國際比賽機會的球員因資格賽減少而有更少的表現機會。知名球星萊萬多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姆巴佩(Kylian Mbappé)都曾表達對此比賽安排的不認同。他們皆認為現在的比賽已經很多,世界盃改制反而可能會降低比賽的水準,甚至傷害球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