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1/20

客戰維拉後談:紅魔弔詭的配置,Rangnick極致的困境

本篇不聊戰術,而是先從曼聯自從Rangnick接手後的近況,然後延續到本輪客戰Villa的人員配置問題,最後再進一步論述曼聯現階段的困境。

作者:張榮燊

【Rangnick接手後:進步顯著的壓迫能力,新老失調的建隊困境】

全世界都知道Rangnick是足球界內壓迫逼搶體系的「教父級」人物,既然選擇了讓這名德國教頭作為球隊「N度重生」的起點,鮮明的逼搶風格自然會是預料之內的發展。事實也確實如此,在Rangnick接手後的六場英超賽事中,場均壓迫逼搶次數為131.7次,此前十四輪英超場均次數為124.5次。整體次數看似沒有顯著提升,但成功率卻有明顯的進步,接手後的六場英超場均壓迫成功率達到了31.6%,此前十四輪的場均成功率只有28.2%,對比一下本賽季壓迫成功率最高的球隊(利物浦)場均32.3%的表現,即可明顯看出Rangnick執教後在這一個環節上的進步。

然而,壓迫逼搶終究是一個非常耗損體能的戰術風格,也是為何Rangnick過去對於年輕球員更情有獨鍾。但在接手後幾乎場場讓36歲的CR7首發,上一輪打狼隊甚至還同時擺上Cavani,近來隨著McTominay的傷缺而又不得不出33歲並且速度更慢的Matic,理應更仰賴青春肉體的體系卻又「不得不」暫時依靠這些老將們的燃燒,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上述提到進步顯著的壓迫數據,其實在前三輪的一陣高光表現後,近三輪就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疲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筆者在這裡並非認為Rangnick應該要果斷立即啟動陣容年輕化,畢竟球隊現階段能否贏球很大程度上仍舊取決於這些老將們的發揮,尤其是CR7和Cavani的終結能力。然而在壓迫體系的持續建構與老將們的特點發揮這兩者之間的高難度平衡取捨難題,正好充分體現曼聯現階段的人員配置在屬性上的極度不協調

【Villa:球員屬性的不協調性,戰術平衡取捨的困局】

客戰Villa的陣容當中,首發中鋒有一個36歲的Cavani,中場有一個33歲的Matic,Rangnick大概也知道球隊很難延續剛接手時的逼搶強度,尤其是在前兩輪就已經出現明顯的效率下滑。因此全場110次的壓迫次數是接手後的次低,前場逼搶的次數僅有14次,追平接手後的最低紀錄(占比僅12.7%更是接手後的新低),可看出Rangnick是希望透過降低高強度的逼搶來確保九十分鐘的輸出穩定性。

而此時就正好凸顯曼聯現階段的人員配置在屬性上乃至於與教練擅長的戰術風格之間的不協調,進而導致Rangnick在平衡取捨上的極大難題。逼搶頻率稍高很難保持整場的穩定輸出(除了老將問題,即便是非老將的球員們也需要時間適應這種風格);降低逼搶頻率與強度,意圖透過更高的紀律性來完成空間上的壓縮(比如這場),則又會暴露出現有人員在防守紀律性上的弱點,無論是Fred、Bruno、Greenwood、本場首發且更年輕的Elanga,還是本戰沒有上陣的McTominay、Rashford等非老將的主力們,都不是以紀律性見長的球員(也幾乎都被批評過紀律性的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在這場球可以看出Rangnick希望無論是戰術風格,還是在陣容的人員選擇上都可以更平衡一些,比如首發陣容看到Elanga這名小將,筆者認為教練的意圖為盡可能保護好老將們的體能分配之餘,也能讓球隊的整體速率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理想的範圍。但多放置一名不到20歲的小將卻又必然會更進一步放大紀律性不足的問題,也造就了曼聯本場的中前場配置其實呈現出一種很詭異的氛圍。

這也直接導致了本輪客戰Villa的攻防策略變得輪廓非常不清晰。想防守反擊嗎?那放Cavani(21號)算什麼?從賽後的Player Positon來看,Rangnick主要的反擊點是兩側的Elanga(36號)和Greenwood(11號):

但本來就偏弱的中場線,把Cavani安排在中場區域活動,目的是什麼?如果要讓兩個邊鋒的青春肉體作為核心反擊點,中鋒主要作為False 9定位的話,顯然有其他比Cavani更好的選項。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陣地戰的組織傳導?姑且不論Greenwood和Fred的球商都明顯不適合這套,球隊也顯然沒有這種共識或能力,更不要說Rangnick本身就不是主打這套。主打Rangnick擅長的攻防轉換嗎?但Matic的速度太慢,變成無論是由攻轉守還是由守轉攻,這個中路的點都很容易被打爆。最終也只能靠對手的失誤打機遇戰(Elanga下半場兩次不錯的機會以及Bruno的第二個進球正好都是靠對手失誤而得到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