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打壁球時,有如身在五里霧中,因為全都是陌生的領域,因此只能且學且走,先建立「完形」,同時摸清自己身在何方再說。如今已經大概能看出個輪廓了,因此是時候前往下個階段「細節微調」了。
以下就是我最近調整的重點部分:
- 握拍
- 啟動步
- 致勝球
- Boast
以我自身而言,目前這幾項的程度,大約就是「知道什麼是好的動作,有時做得到,大部分時候會忘記」。如果要往上走的話,當然是完全不足的,因此要一項項地探討、調整。
握拍到底怎麼握?
那麼,握拍到底該怎麼握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並沒有一種「適用所有球路的握拍方式」,必須在不同的時機調整握拍才行,所以最好的作法是去熟悉「什麼時機適合怎樣的握拍」。

如果沒有注意調整握拍,很容易不小心變成這樣:

不擊球時,拍子是鬆動的,用拇指與食指扣住握柄以方便隨時轉動拍面與調整長短;當要擊球時,其餘三指含上去,將握柄扣穩,但不能太僵硬(鎖住手腕)。
如果擊球時握拍很僵硬的話,力量就容易流失掉,不太能高效地傳導到拍頭上去。
良好的握拍,在擊球時應該能將甩動(肩膀→手肘→手臂)的動能,傳遞到拍子上,讓拍子像加長的手臂一樣延伸出去,同時又保持著穩定度,不會被球的力道撞擊鬆動,才能將球推出去。
拍面打開,到底要多開?
壁球若是打了一陣子,可能會常常聽到「拍面打開」,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拍面打開,指的是當拍面接觸到球的時候,呈現往上轉動約 45 度的角度,如此在擊到球時,就會自然往上打。當然並不是說拍面一定要維持這個角度,就像前面說的,拍面會隨著想打出的球路而調整,當然也有平推的時候。因為這個角度是最常使用的角度,所以由此入手來習慣拍面,是比較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對於握拍,我也還在持續學習中,如果後續有更多心得,再來跟各位分享。
那就這樣,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