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bala稍微調整後重整旗鼓,開始緩緩地加速,於25km時與Son、Harper兩人又拉開到92秒的距離。
Son則在28km時發動攻勢,加速向前,先與共跑好一段時間的Harper拉開10m上下的距離,並嘗試追上Zabala。
Zabala則不幸在28km處絆到且摔倒,爬起後雖繼續向前,但因此耽誤的時間與減慢的配速,已足以讓Son與Harper超前。
Son率先抵達31km處,此時領先Harper-16秒,發生跌倒慘劇的Zabala居第三,仍在嘗試回到他之前的配速節奏;可惜最終在32km時決定棄賽,沒能完成連兩屆在奧運馬拉松項目奪牌。
比賽剩下9km,Son仍保持強勢,與第二名Harper已建立25秒的領先優勢;他們領先後面的集團已達3分鐘之安全距離,金銀牌的候選應該不出這兩位。銅牌看似將由第三集團共跑的兩位芬蘭選手與一位南非選手競爭。
沒想到在35km處,原還位在第七位-日本隊的Nan突然竄出,一舉超越了第三集團的所有選手,獨居第三名;此時Son領先Harper-45秒、領先Nan-3分45秒。
40km時,Son以2:19:40通過,Harper慢了87秒,而Nan此時僅落後Harper-90秒(五公里追了Harper-1分30秒),剩下最後兩公里,難道銀銅牌還有變數?
Son率先通過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的馬拉松通道進到田徑場,並以接近短跑的衝刺速度,完成最後100m(約13.3sec),成績為2小時29分19秒,這是奧運馬拉松首次突破2小時30分。
Harper落後達600m,此時還沒跑進田徑場,兩分鐘後,才以2小時31分23秒抵達;而第三位到達的Nan,僅慢了Harper-19秒,若距離再加長一公里,Harper的銀牌可能不保。Harper與Nan都創下個人最佳成績。

*Son當時還獲贈古希臘科林斯銅頭盔(約公元前800至700年)一具,作為馬拉松冠軍的賀禮。該頭盔是德國考古學家庫爾提烏斯在奧林匹亞發現的。
日本隊風光拿下金、銅牌,但Son-孫基禎/Nan-南昇龍皆為出生朝鮮,代表日本出賽的韓國人。在頒獎台上,當升起日本國旗與演奏日本國歌君之代時,他倆皆低頭不語,Son更以大會頒給金牌選手的月桂樹,擋著運動服上的日之丸。
而在柏林奧運奪金52年後,73歲的孫基禎在19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持聖火、穿著韓國國旗的運動服,抬頭挺胸光榮地跑進奧運會的田徑場。
這段「從無聲抗議到最高榮譽」之故事還沒結束,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孫基禎指導的弟子黃永祚,實現了他期待一位穿著太極旗運動服之跑者拿下奧運馬拉松金牌的願望。

成績列表
1 孫基禎 JPN 2-29:19 新奧運紀錄
2 Ernie Harper GBR 2-31:23
3 南昇龍 JPN 2-31:42
4 Erkki Tamila FIN 2-32:45.0
5 Vaino Muinonen FIN 2-33:46.0
6 Johannes Coleman RSA 2-36:17.0
7 Donald Robertson GBR 2-37:06.2
8 Jackie Gibson RSA 2-3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