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auno Tarkiainen FIN 2-39:33.0
10 Thore Enochsson SWE 2-43:12.0
芬蘭三位選手雖都以前十名完賽,分別拿下4、5、9名,但中斷了連續四屆登上奧運馬拉松頒獎台的紀錄。
除了得獎者外,本屆還有兩位值得一提的參賽選手:
1.王正林 (1912出生於上海)
是第一位代表中國參加奧運馬拉松賽事的選手,他以3:25:36完賽,名列第40名。
相較於上屆1932洛杉磯僅有劉長春一位選手,這次中華民國共派了54位選手(52男2女)的代表團來到柏林,參與27個項目;成績大多止於預賽,沒能拿下任何一面獎牌。
王正林後來移居美國,其選手顛峰期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賽事(包含1940、1944奧運)皆停辦,無從得知他馬拉松真正實力有多快。
而他指導的聾啞選手樓文敖,則在1948年倫敦奧運時代表中國出賽。
晚年查有記錄他活耀於美國長青田徑大師賽,是多項分齡組的冠軍。

2.美國Johnny Kelley(1907~2004)
柏林奧運美國隊唯一的完賽者,以2:49:32獲得第18名。Kelley的豐功偉業並不在奧運會上,而是波士頓馬拉松,他是波馬的傳奇人物。
Johnny Kelley一生共參加了61次的波士頓馬拉松,首次參賽在1928年,但並沒有跑完;最後一次是在1992年84歲高齡時,且是他第58場完賽。
他在1935、1945贏得兩次冠軍;另獲得七次亞軍;1934~1950期間,有15次以前五名完賽。
他獲選1936柏林奧運與1948倫敦奧運之美國馬拉松代表隊,1936柏林以18名完賽,1948倫敦則是21名完成。
1993年Kelley的紀念雕像被豎立在Newton市政廳附近-波馬的路線上,距離Heartbreak Hill大約一英里的地方。
Kelley於2004年高齡97歲過世,還特別製作了限量的搖頭娃娃來紀念他(號碼布為BAA 61,代表他站上波馬起跑線的次數)。
1936柏林奧運,二次大戰前的納粹奧運會,日本隊選派了兩位朝鮮人拿下了馬拉松金、銅牌,(另一位代表塩飽玉男則未完賽),帳面上這面奧運金牌屬於日本,但韓國與日本似乎都不接受。如今(2022)86年過去了,日本仍沒盼到真正屬於日本的男子馬拉松金牌,倒是韓國先在56年後的1992年由黃永祚實現,而當時第二名的對手又剛好是日本隊的森下廣一;這會不會成為日本奧運男子馬拉松難以打破的孫基禎魔咒,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S.日本馬拉松代表隊在2000年雪梨與雅典奧運,分別由高橋尚子與野口水木拿下兩面女子馬拉松金牌,男子組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非洲選手崛起後就沒能再站上頒獎台-七屆奧運共21面馬拉松獎牌,僅四面由非非洲出生選手獲得;日本男子最後一面獎牌停留在1992年森下的銀牌。
#追著奧運看世界
#從無聲的抗議到最高的榮譽
#孫基禎
#王正林
#JonnyKelley波馬傳奇
#奧運馬拉松故事
#日本奧運男子馬拉松的魔咒
#去柏林馬拉松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