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疊嶂,巍然屹立。主要討論有興趣的議題或球員,偶爾跟風評論時事話題
上季初嚐季後賽刺激滋味《2021 Playoffs》亞特蘭大老鷹——Trae Young和夥伴們的初體驗,Trae Young受訪時坦承例行賽變得有點索然無味。不過這沒有影響他例行賽表現,個人再度打出亮眼成績重回明星賽先發。
跟針鋒相對、你來我往的季後賽比起來,在不同城市旅行、努力克服天氣、時差等不利因素的例行賽枯燥許多。更何況本季受到疫情影響球員來來去去《峰嶺隨筆》舊日情懷之外:大幅變動的球員名單,是否影響NBA品質?,有段時間名單變動非常大,適應不同隊友也是要花力氣。
Trae Young曾經這樣說:
今天參加投籃練習的時候,發現很多隊友都不認識。這不像例行賽而像季前訓練營,不要說默契了,下一次會不會看到人都很難說。
只是受到疫情影響的不是只有老鷹,到現在球隊戰績持續低迷有點說不過去。
本季開打前老鷹挾著上季殺到東冠的氣勢,陣中主力沒多大變動且年輕有勁,各方看好可望繼續進步,目標在季後賽首輪取得主場優勢。沒想到例行賽開始後不是這一回事,成績上上下下吞過一次五連敗、一次六連敗,也拿過兩次七連勝狀況不穩定,勝率在明星賽前仍然回不到50%排東區第十,跟季前期望有點大。
球隊戰績不盡理想不影響Young個人成績,他闊別一年後再次重返明星賽。屢屢飆分讓Young完成一項特殊成就:
24歲前有20場以上得分超過40分。
這俱樂部現役唯二成員是LeBron James、Kevin Durant剛好是這次明星賽兩邊隊長;退役前輩部分有大帥Wilt Chamberlain、飛人Michael Jordan、Tracy McGrady、Shaquille O’Neal、Bob McAdoo、Rick Barry等各式得分高手,主打控球只有Young一人,而他剛好也是最矮小的那位。
考量到本季NBA調整執法尺度讓Young上罰球線的頻率銳減,Young飆分秀更不容易。年資四年的Young過去善用矮小體型製造碰撞,手法老練讓裁判頻頻買單。配上超過85%的精準罰球命中率,罰球成為取分一大利器。
下表為本季明星賽前Young逐年罰球命中次數與聯盟排名。
罰球命中(聯盟排名) | |
18-19 | 343(10名外) |
19-20 | 481(2) |
20-21 | 484(1) |
21-22 | 327(4) |
本季尺度改變對Young造成了影響,各項有關罰球頻率的數據都下跌許多。
FTA per 36min | FTA/FGA | FTr+ | |
18-19 | 6.0 | 33.0% | 127 |
19-20 | 9.5 | 44.8% | 172 |
20-21 | 9.2 | 49.1% | 199 |
21-22 | 7.2 | 33.5% | 139 |
註:FTA per 36min是每36分鐘的罰球次數,標準化上場時間的差異;FTA/FGA為罰球出手/總出手比例,越高表示越容易罰球;FTr+表示FTA/FGA比例相對聯盟水準,100是聯盟平均,同樣數字越高表示越會上罰球線。
雖然罰球變少了(跟過去自己比起來),但Young加計罰球權重的真實命中率(TS%)是生涯次高,不看罰球的eFG%更是生涯新高,主因是他的投射三圍(投籃命中率/三分命中率/罰球命中率)都是生涯最好。
以往即使過半場進入射程,Young的三分球準度卻是略低於聯盟平均。本季聯盟整體三分命中率驟降,他卻一舉將命中率推向新高,還是在三分受助攻比例極低下完成誠屬不易。除了精確的遠程炮火外,季後賽大顯神威的拋射更顯純熟,籃框附近終結能力同樣是生涯最佳。
控球本業他也沒有忘記,不管場均助攻、助攻率(AST%)都維持往年水準,令人詬病的失誤仍然偏高但失誤率(TO%)有下降,整體來說傳球還是非常有殺傷力。
以先天條件來看,個人認為Young幾乎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一等一的自主進攻能力,加上廣闊的視野和優秀的傳球技巧,還能屢屢買到犯規上罰球線取分,攻擊方面Young除了失誤稍多外沒什麼可以挑剔。可以精進之處還有無球跑動和幫隊友掩護,這兩部分也是現階段Young和勇士後衛Stephen Curry差距最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