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買或賣》夏洛特黃蜂 — 不疾不徐、伺機而動

如何圍繞LaMelo Ball和Miles Bridges兩人去選擇適當人選,是黃蜂需要費點心思考慮的問題。

作者:DingWei

高涵謙

Grant 、 Barnes 、 Wood 、 Turner 合約都只剩下 2 年,季中交易,今年可以磨合球員,畢竟還有容錯空間,季末交易,明年需要一邊磨合、一邊爭取季後賽席次,根本沒有容錯空間,受到疫情、傷病影響,今年就有一些球隊花了 1、2 個月才把陣容湊齊,這些變數也要考慮,而且黃蜂要想走得更遠,交易勢在必行,既然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為何還要拖到明年 ?

DingWei

雖然已經過交易截止日了,但還是回覆我的看法:

交易不會拖到明年,今年休賽季就可以策動另一波交易,文中重點在於「不要急著去交易而付出過多的代價」,暑假交易來也是能磨合,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對於進入季後賽僅一步之遙的黃蜂來說,目前位居東區第七(注:截稿時已跌至東區第九)的表現尚可接受,雖然球隊仍處在附加賽的行列中,至少這次只要贏下一場就好,考慮到去年全隊軟手的情況,多一點容錯空間算是夏洛特難得的小確幸。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球員名單來看,黃蜂能打進次輪就要放鞭炮慶祝一番,什麼爭冠、挑戰強權都先不要想,只會進攻的球隊要在季後賽贏球的難度很高,何況是上下限落差大的年輕隊伍,首要目標應放在陣容的升級,如何圍繞LaMelo Ball和Miles Bridges兩人去選擇適當人選,這才是黃蜂需要費點心思考慮的問題。

 

矮小陣容的超攻擊球風

圖片來源:Sportskeeda

黃蜂的禁區球員沒想像中少,但實際上能用,或者說得到James Borrego的信任僅Mason Plumlee一人,加上球隊側翼人手充足,這賽季大部分都是用三前鋒+二後衛來拼進攻,場均攻下114.3分、送出27次助攻,均位居聯盟前段班,「快、狠、準」是最能形容黃蜂進攻狀態的三字訣,優於平均的助攻更體現出人人皆兵的奔放球風,因此,維持當下攻守體系(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中鋒)並無不妥,與其找一個大中鋒坐鎮,大型側翼反而是值得考慮的建隊拼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是活賽隊Jerami Grant、國王隊Harrison Barnes、騎士隊Cedi Osman,甚至是和七六人撕破臉的Ben Simmons都是可以考慮的人選,雖說除了Osman之外,其他三人的交易索價偏高,但黃蜂的正資產不少,能當作籌碼的球員合約也容易操作,是有足夠本錢去向上述球隊談判,只要不涉及到Ball和Bridges,接下來就看雙方的共識達到哪種程度了。

 

物色禁區輪替來增加球隊武器是另一種方法,但目標人選不是像Dwight Howard類型的肌肉棒子,而是更符合當今潮流的側翼型長人,例如:火箭隊Daniel Theis、Christian Wood、溜馬隊Myles Turner等人,這種長人的活動能力出色,並且具備三分投射能力,如果說Washington的球風是黃蜂理想的中鋒打法,那麼身材高大、技能類似的Turner等人無疑是更好的選擇,攻守體系不會因此改變,依舊是用快速進攻擊潰對手,同時高度上的提升,讓禁區防守不至於被對手予取予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容易操作的各式籌碼

圖片來源:Charlotte Observer

相較於其他球隊,黃蜂幾乎沒所謂的負資產,主要輪替的合約大多剩一年左右,即便是合約年限長(Terry Rozier)或合約價碼高(Gordon Hayward)的球員,以今年的成績來看,姑且算容易脫手,更重要的是,除了Hayward和Plumlee外,其他人的年紀不過才27歲(含以下)左右,而且多名球員還在跑新秀約,接手的球隊可以視狀況提前續約,不論是當作重建拼圖或者增加陣容深度,背後帶來的效益值得考慮。

 

至於選秀籤的配套,未來兩年基本上動不了,尤其是次輪籤,大多當作交易甜頭早早送出去,只剩下首輪能拿出來配套,但以黃蜂的戰績推測,未來的首輪大概位於首輪中段,一個尷尬的選秀順位,除非是選秀大年,次輪籤價值會比首輪中段要來得高;再者,自從Mitch接手總管後,球團把自家選秀籤握死死的,不會輕易拿來交易(這幾年靠自選挖了不少潛力),所以今年挑中的三位新秀James Bouknight、Kai Jones、JT Thor都有機會成為黃蜂不想出到選秀籤的替代品。

 

問題:黃蜂有迫切尋求交易的必要性嗎?

圖片來源:FirstSportz

有鑑於Bridges將在今年換約,球隊勢必要整理薪資空間,以留下打出生涯年表現的球隊得分王。下個賽季Rozier的四年大約開跑,加上Nic Batum最後一年的「遺毒」,空間沒有想像中的充裕,趁著季中調整陣容,順便為季後補強做部屬,扣下板機做出改變是合理的決定,但要換什麼回來、送什麼出去,球隊不能有為了交易而交易的想法。

 

這兩年是黃蜂未來走向的關鍵,好在目標人選Turner、Wood等人的合約,剛好能配合球隊時間,如果想在本季走得更遠,那麼交易是一定會發生,因為現在的陣容優缺點明顯,過度仰賴外圍投射的進攻模式、缺少打破僵局的王牌單打手,在「一戰定生死」的附加賽制中,主要競爭者(暴龍、賽爾提克、老鷹)均有執行最後一擊的有力人選,而黃蜂僅能依靠團隊來創造機會,增加攻擊點是最實際且容易達成的解決辦法(或者期待下半季Air BNB的兩人超進化)。

 

隨著截止日的逼近,各家GM也開始有了動靜,但黃蜂不急,只要手中還有BNB,能在死線前撿到便宜就成功,千萬別病急亂投醫,將目光放在夏天的市場,錯過季中交易對後續操作影響不大,何況戰績勉強上得了檯面,沒特別糟糕就不用急著修,你說是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