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給女生的科學化鍛鍊全書:重訓×飲食,12週有效訓練,女生也能練出精實肌肉》
麥可‧馬修斯(Michael Matthews) 著;賴孟怡、王念慈 譯 / 采實文化出版
人類在這幾千年來,一直在追求著體格精壯、肌肉發達的運動員身型。這是一個至高的標準,是古代英雄、希臘神祇的標配外觀,沒人挑戰它的崇高地位,而我們迄今依舊崇敬著這樣的理想。在美國,肥胖率超過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並且逐年攀升。
似乎只有天生基因像超人,或是願意為了健身犧牲奉獻、嚴守紀律,深入學習正確觀念的人,才能夠練出這種理想的體格。然而,別被這個論點給騙了,基因不是阻止你練出強健體魄的原因,想學健身知識也不難。在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能學到所需的各種知識。也別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件事沒有你想像的難,雖然你不能天天吃批薩,也別夢想偶而練個幾下,就能擁有完美六塊肌。但是,只要能把握飲食和重訓要點,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喜歡的食物,做自己喜歡的鍛鍊,進而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這是我寫書的原因,我想要幫助你改善體格,還有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減脂是這個願景中的主要部分。若要實現這個目標,你不能盲從那些未經證實的流行節食法。方法錯誤很容易發生瘦了又胖回來的溜溜球效應。要徹底拋棄讓你變得虛弱、過重和沮喪的節食法。學會輕鬆、持續的減脂方法,你才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讓過多的脂肪從此不上身。
在幫助大家做到這點之前,我先得破除十個嚴重的減脂迷思,有些你聽過,有些你甚至試過,如果我們不先破除這些迷思,你可能會懷疑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更可能對書中的核心概念與減脂方法產生抗拒心理。現在,就讓我們一舉剷除這些害人不淺的謬論,祝福各位都能練就理想的身型。
迷思 1:計算卡路里是錯誤的做法
美國有位醫生在他最新的暢銷著作說:「計算卡路里的方法行不通。」還有位一輩子是紙片人的漂亮女生,在電視上跟主持人歐普拉說:「計算卡路里是人類無知的節食歷史。」前鐵人三項的運動員,現在自封為飲食大師,他在部落格上大力呼籲:「我們要拋棄過去, 繼續前進,重要的是食物的品質而不是熱量。」 這些話聽起來很悅耳,只要選擇正確食物,就能疏通和改善身體的激素、促進新陳代謝,身體自然就會變好。然而,會相信這種話的人,無非就是希望不用限制飲食份量,想要靠著選對食物,就能變得精瘦健康。
我只想說:傻人說傻話。事實上這樣講的人無異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因為單就體重而言,吃多少遠比吃什麼重要。你不相信? 看看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馬克赫柏教授的親身經歷。他在十週內,只吃蛋糕、薯片、Oreo、和乳清蛋白減了十二公斤。
- 還有一位教自然科學的老師約瀚‧西斯納,他在六個月內只吃麥當勞,就減了二十五公斤。
- 還有賽奇威克,他是一位健身愛好者,他每天做完嚴格訓練後都會吃麥當勞,為期一個月,卻練出非常精壯的體魄。
- 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因為營養均衡確實很重要。但是我舉這三個案例是要讓大家瞭解計算卡路里的重要性。
以上三位即使吃下大量的垃圾食品,但是熱量進出平衡,還是可以增肌減脂。 這一切運作模式以及體重變化的關鍵就是能量平衡,可透過能量的攝入「吃進去的卡路里」和輸出「消耗的卡路里」兩者來計算。每種食物的卡路里都不一樣,像堅果的能量密度很高,每公克平均有六點五大卡。另一方面,芹菜的能量則很少,每公克只有零點一五大卡。總和一天中所吃的卡路里,和消耗的卡路里相比較,我們會發現三件事:
- 攝入的卡路里>燃燒的卡路里(經常如此,體重會增加)。
- 攝入的卡路里<燃燒的卡路里(經常如此,體重會下降)。
- 攝入的卡路里=燃燒的卡路里(經常如此,體重會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