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2/11

Mike Trout傳(二)國高中篇,由游擊游向中外野,成為米爾維爾流星

Trout因為從小最喜歡的選手,是洋基隊的明星游擊手Derek Jeter 的關係,這讓他在高三之前的主要防守區域為游擊手,然而當時的首席教練,因為考量Trout卓越速度的關係,把他轉成專職中外野手。此外,Trout也因為從小模仿Jeter打擊的原因,成為一名擅於跟球的打者,並成為打破州紀錄的高中全壘打王。另外本篇也將介紹,關於Trout的綽號「殺手(killer)」與「米爾維爾流星(The Millville Meteor)」的由來。還有與老婆由認識到結婚的過程。

作者:愛微笑

如果你對於Trout的在小時候,如何對棒球產生興趣有興趣的話,歡迎您連結這個網址,Mike Trout傳(一):父與子篇,你可以這樣打棒球 ,觀看Trout故事的第一集。

一局內上演出三次精彩防守美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約在Trout 14歲的時候,Trout的父親Jeff將他帶往在南紐澤西,有著「打擊博士」之稱的Joe Barth麾下接受他的指導。

但是讓Barth只用五分鐘,就大膽判斷Trout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位大聯盟選手,而這個關鍵,卻是他的守備。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場比賽,當時的Trout雖然被Barth派去防守他不擅長的中外野,而非游擊手。可是他卻在一個半局中,連續上演出三次精彩防守美技。

對此Barth回憶表示:「第一個出局數是這麼發生的,當時打者打出一個穿越投手的平飛球。我認為當時的二壘手只要一個飛撲就能夠拿下這個出局數,但是當時的二壘手,沒有這樣做。結果卻是在當時防守中外野,腳程飛快的Trout衝上前來,把球接殺出局。當他在接到球的時候,距離內野,只剩下5英呎的距離」。

Barth接著表示:「第二出局數,當時的打者,將球打向左中外野之間。依當時的防守站位,這球應該會被左外野手順利接殺。但是那個左外野手卻因為受傷,無法跑到定位。結果中外野手Trout,以一個魚躍龍門的飛撲,在身體與地面形成180度平行的情況下,將球接殺出局」。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最後一個出局數,則最扯。對此Barth表示:「當時打者打了一個直朝中外野,且飛行距離達到420英呎的一球。當時的Trout因為在一開始,站在中外野較淺的地方,這讓他為了要接這球,必須要一路背對著球狂奔。當他跑到快要接近全壘打牆警戒區的時候,他模仿以已故名人堂選手Willie Mays的經典接殺動作,背對著球飛撲接殺。以上我所見過孩子裡面,三個最好的接球動作,而他一個人在一個半局之中,獨立完成這三個出局數。如果我沒有親眼看見,我可能不會相信。在當時的我,我想我正在看一位大聯盟未來的超級巨星」。

老爸請你當我的教練:

當Trout在13、14歲的時候,對曾經打過小聯盟2A, 且在當時擔任高中棒球隊首席教練的父親Jeff表示:「我需要聽取你的棒球經驗,請你當我的教練」。一般的父親在聽到兒子這麼說之後,通常會一股腦的指導兒子。但是Jeff對於兒子Trout的這個要求,卻是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Trout在進入,Jeff所任教的高中就讀之後。Jeff立刻請辭掉高中棒球隊教練的工作,接著請繼任首席教練位置的Roy Hallenbeck與助理教練Kenny Williams指導他的兒子。在卸下總教練一職的Jeff,反而喜歡與老婆一起坐在外野的草皮上當觀眾,觀看兒子打棒球的身影。或者是選擇不去比賽現場,讓Trout獨自一個人進行比賽。

對此Jeff表示:「因為Trout在當時優異的速度,以逐漸慢慢吸引越來越多人的注目。我知道這些關注,已經開始對他產生許多的壓力。因此我不希望身為雙親的我們,再增加他的壓力」。

Jeff接著表示:「因為我認為身為雙親的我們,有著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如何去找出孩子熱情的所在,並嘗試鼓勵孩子,跟著感覺走,以此取得成功。讓他們有機會依照自己喜歡的事情,把事情做好」。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促使Jeff這麼做。那就是他希望能夠藉此訓練Trout,獨立自主的能力。對此他表示:「讓孩子保有空間,這應該對他很有幫助,並有助於他訓練獨立自主。而不是讓身為父親的我,一直站在他的身邊看著他,陪著他一起屏氣呼吸」。

當Trout在日後成名之後,他明白他的父親,在當時為他做了什麼。且認為他的父親這麼做,是個正確的選擇。對此他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壓力。如果父親在當時真的擔任我的總教練,他會想要使我變得更加出色。這意味著他必須要對我施加壓力,讓我變得更好。而我自己也會想要把他傳授的東西,展現出來,對自己產生更多的壓力」。

在當時高中擔任棒球隊助理教練的Kenny Williams表示:「Trout在比賽當中,只是單純的在進行著比賽。不曾從他父母那邊,感受到壓力。他們只想著支持的Trout,並確信這樣能夠讓他的比賽,變得更加容易」。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