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剛經歷了近年最精彩的NBA轉會窗——James Harden身旁的會是Joel Embiid; Ben Simmons是籃網的新巨頭;Kristaps Porzingis不再是Luka Doncic的拍檔;CJ McCollum不再出現在Damian Lillard身邊。
不少交易看上去令人詫異,但其實每個操作都是年薪過百萬美元的NBA總管精心盤算的結果,代入他們的思維重看每筆主要交易,你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
(以下內容以虛構的第一身視角寫成,如有雷同,實屬猜中)
籃網主管視角
得到:Ben Simmons、Seth Curry、Andre Drummond、2022年/2023年首輪籤(不受保護)、2027年首輪籤(前八順位保護)
送出:James Harden、Paul Millsap
和其他交易不同,這項操作的主導權不在我或對方總管手中,是雙方迫不得已下的結果。
一個多賽季前,我們重金羅致Harden,代價是Jarrett Allen、Caris LeVert、三枚首輪籤和四個對調首輪順位的權利。從這個角度看,以這個代價僅換回Simmons、Curry、Drummond 和兩枚首輪籤,就算不考慮Allen今年打出的準全明星表現,都是失敗的。
不過撇開已成過去的沉沒成本(sunk cost),得到Simmons已是我們此刻最好的結果。Harden在這裡過得非常不快(根據ESPN Adrian Wojnarowski報導),只是礙於外界觀感,不願兩年內第二度明目張膽站出來要求交易。他擁有明年合同的球員選項,以剩下半年的使用權換回只有25歲的兩屆全明星算是不錯的結果。從更正面的角度看,若沒有Simmons持續半年的鬧劇,得到他的價碼絕對不至於此。
籃球從來不是一加一的數學題,集合三名超級巨星不一定能令球隊贏球,從陣容的平衡看,這筆交易其實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Simmons的優決點明顯:不擅/敢外投,進攻被動;身材體能出眾,任何位置都是錯配,也是聯盟最出色的防守者之一。
在Kevin Durant和Kyrie Irving的球隊,射程不是最大問題,反而Simmons的組織能力、不佔球權的空切和打錯位的破壞力是我們欠缺的。Curry在Joe Harris今季應該報銷下也是不錯的補強,他的持球能力更可分擔部分組織責任。Drummond的加盟則讓我們內線有更多不同選擇:會組織的Blake Griffin、會跳投的LaMarcus Aldridge和會吃餅的Nicolas Claxton,還多了一個傳統內線搞局者Drummond。
如果Simmons能盡快復出並回復昔日身手,交易後我們其實是更均衡的球隊,即使以較低種子身份進入季後賽,依然是總冠軍大熱。
76人總管視角
得到:James Harden、Paul Millsap
送出:Ben Simmons、Seth Curry、Andre Drummond、2022年/2023年首輪籤(不受保護)、2027年首輪籤(前八順位保護)
自火箭年代我(Morey)一直是Harden的粉絲,當年就是我一手打造他成為MVP級人物。我一直千方百計得到他,如今只付出不願為我們出賽的Simmons和Seth Curry,不用碰到Tyrese Maxey和Matisse Thybulle等年輕主力下便得到Harden,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事。
要付出一枚僅前八順位保護的2027年首輪籤或許有點可惜,但當我擁有狀態火熱的MVP大熱Embiid時,作為總管我也必須短視一點。
這筆交易固然解決了Simmons的煩惱,但也未必如帳面般穩賺不賠。不知道是由於心態問題、爆發力下滑抑或是規則改變,Harden在籃網不再是那個無視防守的單打手,更需要依賴後撤步三分或擋拆發揮他的破壞力。偏偏Embiid不像Harden以往靠擋拆和吃餅為生的內線拍檔,他的破壞力在於頂尖的低位面框和背框能力,而今季令他昇華至MVP層級的,正是他新開發的吸引包夾後分球的能力。
Harden對上一位以低位進攻為主的拍檔是Dwight Howard,當年的合作顯然失敗,Harden亦是在對方離隊後才正式踏上MVP之路,在他的十多年職業生涯中亦從未以catch and shoot為主要得分手段。
當然,我們也不要低估Harden的球商和適應力。事實上他以往在每支球隊都幾乎不需要磨合期,馬上融入新的進玫體系。我們也不要看小Embiid為贏球而調整打法的決心,他過去曾多次因應Simmons的外線缺陷改變自己配合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