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般人不太理解,但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職業棒球選手們,通常都是萬中選一的存在,不管你在學生時期名氣多響亮,或甚至進入職業後曾經投出或打出亮眼的表現,只要你拿不出成績了,那一切都是枉然,也正是因為職業舞台的殘酷,才會讓台灣棒球場上出現過許多「流星」般的選手。
看棒球的過程中,依稀記得有兩位捕手,被稱作「臥龍」與「鳳雛」,就像三國時期一樣,只要得其一,就能得天下。
但我一直很困惑的是,到底這綽號是誰給的,而這兩個捕手,進入中職後,為何沒有朝著得天下之路邁進,反而是早早就在職業舞台上消失了呢?
上次我們聽完了「臥龍」的故事,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鳳雛」陽冠威吧。
延伸閱讀:【棒球場上的流星】臥龍篇:王峻杰
來自台東的陽冠威,正是「台東陽家」的家族成員之一,從小就接觸棒球,在前職棒球星,也是他表舅陽介仁的教導下成長,直到國中畢業後他並沒有循郭恆孝的模式前往日本發展,而是留在台灣北上,前往華興中學就讀。
高中前一直是「投捕雙棲」的他,在華興後期成為隊上的王牌投手,最快球速曾飆過146公里,同時也身兼隊上的第四棒,偶爾也需要去輪替守一壘甚至外野,所以在大學前,陽冠威可以說是沒有一個清楚的定位。
最終以投手身份報考文化大學,陽冠威慢慢在投球上遇到瓶頸,因為他球速雖然快,但始終沒有練出一個可用的變化球,以至於他一直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
直到大二後半年,因為學長林泓育畢業投入替代役,陽冠威才在教練的授意下「棄投從捕」,也可以說是睽違多年重新練捕,雖然蹲捕技能並不成熟,但因為打擊火力夠猛,教練仍舊願意給他很多機會,慢慢成長為一名攻擊型捕手。
與同期的洪臣宇、鄧志偉聯手組成文化的恐怖重砲打線,陽冠威從大三開始蛻變成功,當然也成為國家隊常客,打破王峻杰一支獨秀的局面,特別是在2010年的世大棒,面對加拿大演出單場雙響砲,同時吸引到了國際球探的注意。
特別是美國職棒的紅襪及海盜隊都曾與他接觸,海盜更是開出20萬美元的簽約金等他點頭,但陽冠威評估過後認為金額並不高,要在美國生存有困難,而且自己是野手,要拚出頭更不容易,最終也沒有選擇旅外。
比起蹲捕,陽冠威最大的優勢當然是他的打擊,特別是驚人的長打火力,面對直球毫無懼色,從他在MLB全明星台灣大賽中,棒打速球派的大聯盟等級投手Felipe Paulino就能看得出來。
只不過,導致他的選秀順位掉到第四輪的主因,當然也跟他到底「能不能蹲」有關,以至於前12順位過去,都還沒叫到陽冠威的名字,最終是新成軍的義大犀牛出手,以250萬簽約金網羅,與第二輪的王峻杰其實相差並不多。
但問題就在於,義大犀牛並不缺捕手,前有鄭達鴻、後有方克偉和現在改回原名的林琨笙,選進陽冠威可能只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並不代表看好他能坐鎮未來的本壘指揮官。
那首先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讓陽冠威蹲捕,是否會影響他的打擊能力?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在陽冠威轉入職業的第二年,接掌義大犀牛兵符的外籍總教練大威,馬上把他扶持為主戰捕手,而陽冠威也如願成為了他理想中的「陽砲」,當年度80場出賽有65場蹲捕,繳出OPS+133.7的火力。
簡單來說,就是比陳鏞基、潘武雄甚至林智勝當年的火力更強大,雖然輸給了林泓育,但是小胖當年只有兩場的蹲捕紀錄,所以說他是2014年聯盟火力排名第一的捕手,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論捕手的技能而言,他的守備率0.995比起方克偉、鄭達鴻甚至林宥穎都要好,阻殺率0.253確實偏低,但靠棒子來cover,理論上是不成問題的。
然而,在義大宣布由原本的打擊教練馮喬許取代大威後,對於陽冠威的養成就變了調,在鄭兆行老化、黃智培又養不起來的情況下,先是說要為了他的長期發展好,把他調往過去幾乎沒守過的三壘防區,後來又說他是張建銘的接班人,把他抓去守右外野,結果不只守備失誤連連,打擊能力也一併下滑,變成了雙輸的局面。
fb - 吳稷翟
方克偉年底如果打不出成績也很危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