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交易前後塞爾提克正經歷一波九連勝,雖然明星賽封關前敗給活塞隊,但明星賽後又有二連勝,讓塞爾提克從原本的五成掙扎一躍成為36勝26敗的十場差異,也使得塞爾提克球迷與媒體對Brad Stevens的交易手腕,甚至原本被大幅批評的Udoka執教能力都成了吹捧的對象。
不過,臨時接受瓦甘達play one邀請討論塞爾提克的交易大限操作時,我提出了完全不同於主流觀點的想法與擔憂。
扭轉球季局勢的九連勝
先回頭來看塞爾提克跨越交易前後的九連勝。這一波九連勝塞爾提克可說非常有宰制力,其中包含48分大勝七六人隊、35分大勝籃網隊、33分大勝魔術隊與30分大勝熱火隊,九場下來平均勝分是20.8分,最少的比分差也有6分,可說是秋風掃落葉般地屠殺對手。
雖然九連勝中有鵜鶘隊、活塞隊與魔術隊這三支聯盟底部的球隊,但其中也有熱火隊、七六人隊、金塊隊、籃網隊、黃蜂隊等聯盟頂尖或是季後賽等級以上球隊,看起來賽程頗有強度,而且塞爾提克還大勝了七六人、熱火與籃網等東區強隊。不過,如果有追每場比賽,會發現這些球隊在對戰時「剛好」都面臨大小不等的傷病問題。例如熱火隊少了Jimmy Butler、Kyle Lowry,黃蜂隊少了Gordon Hayward,老鷹隊少了這一季對塞爾提克兩戰平均20.5分、10.0籃板、2.5阻攻且命中率高達65.4%的John Collins,七六人隊則是碰上交易後人手不足的空檔窗口,更別提籃網隊在交易大限前後少了Kevin Durant、Kyrie Irving、James Harden與Ben Simmons。
即使鵜鶘隊遇上我們都少了Brandon Ingram與Jonas Valančiūnas,九場比賽裡對手的傷停名單堪比明星賽陣容。
並不是說傷兵讓這一波連勝有「水份」,而是傷兵本來就是NBA比賽中的一環,不會因為對手主力受傷就把比賽結果打上星號。只是,對比塞爾提克前半段賽程遇到輸球就從高層到媒體到球迷都拿隊上有那些球員受傷來塘塞,這一波連勝中的對手傷病程度更讓人發噱。
但無論如何,這九場比賽中塞爾提克對比之前是有明顯進步。開季以來塞爾提克就不斷改寫自己的「本季最糟糕球賽」清單,改寫的原因正是因為輸球的對手不是聯盟底部球隊就是對手的主力球員大量缺陣,再搭配上塞爾提克沒有辦法在第四節關鍵時刻守住領先,而成為一場又一場的笑柄。這一波連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塞爾提克終於能夠打贏原本該贏的比賽,如聯盟底部的球隊或是對手主力缺賽的球隊。
是的,讓我們忘掉明星賽前輸給活塞隊的比賽,因為這場比賽塞爾提克少了Robert Williams與Marcus Smart兩人,千篇一律的輸球理由。
兩筆交易備受外界肯定的原因
回到交易。Brad Stevens的交易大限操作相當有意思。一般來說球隊在交易大限前不是當賣家出清合約或是無法續留的球員,就是當買家收購即戰力來衝刺接下來可能的季後賽,再者是扮演替其他球隊吸收爛合約換取資產的天使角色。
也許是交易大限前的連勝,讓Brad Stevens在交易大限中最後選擇扮演買家,換回了White與Theis兩個一般認為是正資產的球員,也是適合塞爾提克的球員。
當買家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如果要當大賣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拆掉Tatum與Brown的組合,但兩人的合約並不好處理,塞爾提克也還沒有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相較之下,扮演買家無疑更適合現階段的塞爾提克,問題只在於該怎麼買與買甚麼。
但另外一方面,Brad Stevens也按照原本外界預期扮演賣家,出清了手中原本就設定可交易的球員,其中包含不可能續約的Schroder、詢問度最高的Richardson、兩次都跟教練風格不合的Freedom,以及當作包裹的年輕球員Langford。
總體來說,塞爾提克送出了輪替內的四位球員,換回來White與Theis兩人,可用之兵雖然減少,但還是贏得好評。

後者不難理解,Theis生涯前三個半球季都在塞爾提克,第三季接手先發中鋒之後成功接替Al Horford的空缺,是Brad Stevens戰術中手遞手與Pick & Pop的執行者,成為Jayson Tatum與Jaylen Brown的最佳搭配長人。因此,簽回Theis很自然而然地被認為不會有任何適應上的困難,很明顯的比送走的Enes Kanter Freedom更適合塞爾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