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轉變在本季Horford回歸後就已經出現端倪。跟三年前過半場後進攻高比率先過Horford之手,甚至有時候直接Horford自己帶球過半場不同,這一季的Horford在Robert Williams已經成為第一中鋒下,有更多的時間是在第一波進攻中扮演策應的角色,有時候甚至得要到底線做等球射手。無論USG%或是觸球時間Horford本季的數據都明顯遠低於過去幾季,雖然他還是每場能夠傳出3.4次助攻,但Horford在進攻中的角色比起過去已經少了許多,效用也大不如前。
Robert Williams缺戰的活塞之戰中Horford又重回熟悉的第一中鋒角色,但跟三年前他總是成功替Brown或是Tatum在高位清出空檔不同,現在的兩個年輕隊友並不像過去一樣會直接利用人牆輕鬆切入,反而看到Brown接球後又退回到三分線後一大步,利用加速度來進行單打,讓Horford的擋人反而成了多此一舉。
如果連Horford都已經不完全適合現在的Tatum與Brown,那功能性更加侷限的Theis要有一般人預期的貢獻,恐怕更有難度。
原本預期Theis會是替下個球季Horford的不保證約做準備,畢竟Horford的合約設計對球隊非常友善,但是近期又傳出轉為保證約是塞爾提克可能的選項之一,讓Theis有可能繼續扮演第三中鋒與第四長人的雞肋角色。
這個角色對一個還有三年平均九百萬合約的長人而言,代價未免過於昂貴。

Derrick White需要面對的三個問題
相較於Theis,White的交易更讓塞爾提克球迷欣喜,特別White交易後馬上就向球隊報到登場,第一次出賽就用傳球證明自己的球商跟新隊友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上。15分、6籃板、2助攻的成績,搭配優異的防守,立刻贏得球迷與媒體的歡心。
不過,第一場三分球7投3中之後,White的三分投射就陷入低潮,24次出手只投進5球,20.8%的命中率不只是低迷而已。
如果從數據端來看,White的表現比起本季在馬刺時期下滑,即使排除替補出發的影響,以每36分鐘做比較,除了籃板外所有的數據也都明顯下滑,更別提他塞爾提克化的投籃命中率。

跟大多數人覺得White的球商跟他與總教練Udoka的長年合作關係能讓他無縫接軌塞爾提克不同,有三個問題White必須要克服。
第一個問題是三分球投射。眾所周知馬刺隊是聯盟裡最不強調三分投射的球隊之一,而塞爾提克則是最熱衷此道的球隊。更重要的是塞爾提克球員除了Tatum、Brown與Smart外,球員好不好搭配、表現好不好的評價其實很單純,三分球命中率就是最重要的因子。Grant Williams能夠從開季就站穩輪替,他一直保持全隊第一的三分球命中率是關鍵,而Pritchard能夠逐漸站穩腳步,也跟他從12月中之後三分球命中率達到四成有關。在此之前他平均只有30.6%的命中率,每場有一搭沒一搭只有略高於九分鐘的出場時間,但在三分球回穩後他的出賽時間增加到十五分鐘,交易大限後人手不足下更是讓他直接進入八人輪替之中。
White生涯三分球命中率34.1%以後衛而言並不理想,本季在馬刺隊只有30.8%,本季的Catch & Shoot的三分球命中率也只有31.2%,是個幾乎沒有三分線接應能力的後衛。缺少這個在塞爾提克陣中必備的進攻技能,White註定會有一段適應期,除非他其他的技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勢必會局限他的表現。
這就牽涉到第二個問題:塞爾提克與馬刺隊進攻模式的差異。
雖然總教練Udoka的生涯起於馬刺隊,但是他擔任總教練之後的進攻體系卻大致延續Brad Stevens的模式,特別是Tatum與Brown雖然年輕但是經過幾個球季沒有紀律可言的單打進攻體系「薰陶」後,已經難以矯正。

相較之下,馬刺隊利用反覆切傳製造球員在中外線高把握空檔出手的進攻模式則深刻地影響著White,透過不斷跑動製造中距離的空檔出手是他與其他馬刺球員共同的特色。White生涯有59.1%的出手在三分線內,其中3呎到16呎的中距離跳投占了31.9%,而且有超過四成的可敬命中率。但是到了塞爾提克,在球隊以Tatum、Brown單打為主軸下,White空手走位、切傳的比率大幅下滑,讓他在3到16呎的出手比率下滑到22.8%。如果再細分,他在10到16呎的出手比率從10.9%下降到7%,命中率更是從40.6%陡降至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