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圖解關節穴道激痛點療法:美國激痛點專家教你精準對症按壓,擺脫難治疼痛!》
理查·芬恩(Richard Finn) 著;謝明珊 譯 / 和平國際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61-70)
頸部和肩膀的激痛點,攸關身體幾個部位的疼痛,比方跟頭痛有關的兩大肌肉,正好都位於頸部和肩膀。如果手臂會痛或麻,應該要多花一點時間閱讀本章。
如果你有旋轉肌撕裂傷(rotator cu injury),除了療傷之外,最好要治療相關的激痛點。在頸部和肩膀形成的激痛點,大多是身體外傷所致,例如:車禍、跌倒、職災等,但也可能是姿勢不良或久坐等尋常原因。唯有養成自我治療的習慣,才可以永久緩解疼痛。

胸鎖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 哪裡會痛:頭後側和頭頂、眼睛周圍、胸骨上方、前額、耳朵、耳後。
- 還有哪些症狀:耳鳴、流鼻涕、暈眩、眼瞼下垂。
- 疼痛的原因:長期壓力,頭習慣往前傾。
步驟一:按摩脊椎
- 沿著上頸部四段脊椎骨,按壓兩側的肌肉,可以用手指按,或者用Acu-masseur自我按摩工具或仿指按摩錐輔助。
- 按壓脊側肌肉10~90秒。
步驟二:牽動神經
- 做神經牽拉:「肩往後,頭往前」運動(86頁),牽動脊椎周邊神經。
步驟三:按摩激痛點
- 舉起非治療側的手臂,繞到身體另一側,輕捏胸骨分支的胸鎖乳突肌(這部分會連接胸骨,即標示為粉紅色的激痛點)。
- 現在把手臂伸長一點,輕捏鎖骨分支的胸鎖乳突肌(這部分會連接鎖骨,即標示為橘色的激痛點,有時候不太好按,我會墊一張紙巾)。
- 每個壓痛點按壓10~90秒,動作輕一點,如果壓得太用力可能會痛。
步驟四:瑞典式體操
- 採坐姿或站姿的預備姿勢。
- 伸展胸鎖乳突肌,頭轉向治療側,盡量多轉一點,但不要讓自己不舒服。現在收下巴,視線看向身後,然後抬起頭,回到預備姿勢。
- 收縮胸鎖乳突肌,同樣的動作,換做另一側。
- 總共做5次。
其他該治療的肌肉:胸大肌(126頁)、胸小肌(128頁)、斜方肌(68頁),亦可試試看髂腰肌(152頁)、股直肌(150頁)、闊筋膜張肌(148頁)。
- 祕訣:按摩前頸要小心,記得不要直接按壓脈搏處!

斜角肌 Scalenes
- 哪裡會痛:兩片肩胛骨之間、下手臂,甚至連前胸也會痛。
- 還有哪些症狀:清晨一覺醒來,發現手腫起來了,整條手臂麻木、刺痛。
- 疼痛的原因:揮鞭症候群。側睡時枕頭過高或過低。
步驟一:按摩脊椎
- 運用Acu-masseur自我按摩工具或仿指按摩錐等工具輔助,沿著下頸部C2~C7頸椎骨,按壓頸椎兩側的肌肉。
步驟二:牽動神經
- 採坐姿或站姿的預備姿勢,頭部放鬆但仍要挺直,雙眼直視前方。
- 頭先倒向非治療側,耳朵盡量朝著肩膀靠攏,然後回到預備姿勢。
- 頭倒向治療側,耳朵盡量向肩膀靠攏。現在轉動手臂,讓手肘內側朝外,然後朝內,再回到預備姿勢。
- 總共做10次。
步驟三:按摩激痛點
- 舉起非治療側的手臂,繞到身體另一側,輕捏胸鎖乳突肌的胸骨區(62頁),手指繼續往後、往外走,就會碰到斜角肌。
- 每個壓痛點按壓10~90秒。按壓頸部的動作要輕一點,千萬不要直接按脈搏點。
步驟四:瑞典式體操
- 採坐姿或站姿的預備姿勢。
- 伸展斜角肌,頭倒向非治療側,耳朵盡量向肩膀靠攏,然後回到預備姿勢。
- 收縮斜角肌,同樣的動作,頭倒向治療側,然後再回到預備姿勢。
- 總共做5次。
其他該治療的肌肉:上斜方肌(68頁)、胸大肌(126頁)、胸小肌(128頁),亦可試試看髂腰肌(152頁)、股直肌(150頁)、闊筋膜張肌(148頁)。
- 祕訣:如果要防止手腫並加速復原,不妨試試把床頭抬高7.6~8.8公分。

提肩胛肌 Levator Scapulae
- 哪裡會痛:肩頸交界處、肩胛骨周圍、肩胛骨上方。
- 還有哪些症狀:頸部難以轉向治療側。
- 疼痛的原因:揮鞭症候群,壓力,開車時習慣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