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圖解關節穴道激痛點療法:美國激痛點專家教你精準對症按壓,擺脫難治疼痛!》
理查·芬恩(Richard Finn) 著;謝明珊 譯 / 和平國際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47-155)
很多原因會形成髖部和大腿的激痛點,包括運動傷害、跌倒、薦髂關節錯位(髖關節有問題),以及下背問題(椎間盤或脊椎關節出現問題)。唯有透過自我治療才可能完全復原,本章會教大家怎麼做。

闊筋膜張肌 Tensor Fasciae Latael, TFL
- 哪裡會痛:髖部和大腿外側。
- 還有哪些症狀:難以側睡,下背痛,大腿外側麻木。
- 疼痛的原因:像胎兒一樣蜷縮著睡覺,或者坐著時膝蓋高於髖部(比方高個子坐著矮椅子,或者老師坐在學生的座椅)。我遇過一對老夫妻,請他們換掉矮沙發後,闊筋膜張肌就再也不痛了。
步驟一:按摩脊椎
- 運用S形按摩杖、Original Worm泡棉滾輪或網球,沿著下背部L4~S1脊椎骨,按壓脊側肌群。
步驟二:牽動神經
- 做神經牽拉:「腳跟踢臀」運動(169頁),牽動股神經(femoral nerve)。
步驟三:按摩激痛點
- 先找到治療側的前側髖骨,稱為前上髂棘(ASIS),大概壓痛點會在其再外面一點,再下來一點。
- 髖部靠在門框或牆上,中間夾著網球或Original Worm泡棉滾輪,身體另一側記得要側一下,以免臉貼到牆面。
- 每個壓痛點按壓10~90秒。
步驟四:瑞典式體操
- 採站姿預備姿勢,手可以扶著牆,以維持平衡。
- 伸展闊筋膜張肌:雙腿維持在原地,輕柔轉動身軀,盡量讓身軀遠離治療側。
- 回到預備姿勢。
- 收縮闊筋膜張肌:雙腿維持在原地,輕柔轉動身軀,盡量讓身軀轉向治療側。
- 回到預備姿勢。
- 總共做5次。
其他該治療的肌肉:髂腰肌(152頁)、股直肌(150頁)。

股直肌 Rectus Femoris
- 哪裡會痛:膝蓋前側。
- 還有哪些症狀:下背痛,下樓梯無力。
- 疼痛的原因:跌倒、滑雪受傷。
步驟一:按摩脊椎
- 運用S形按摩杖或類似的工具,沿著下背部L2~L4脊椎骨,按壓脊側肌群。
步驟二:牽動神經
- 做神經牽拉:「前彎看地板」運動(170頁),牽動股神經。
步驟三:按摩激痛點
- 站著用腳跟踢臀部,你就會感覺到哪裡緊繃。
- 先找到治療側的前側髖骨,稱為前上髂棘(ASIS),大概壓痛點再外面一點,再下來一點。
- 運用網球或是Original Worm泡棉滾輪,對壓痛點進行按壓10~90秒。
步驟四:瑞典式體操
試試看臀大肌(158頁)步驟四的瑞典式體操,或者做下述的運動。
- 躺在床上,治療側的腿靠近床緣(如下圖所示)。
- 伸展股直肌:治療側的腿懸在床緣,然後回到預備姿勢。
- 收縮股直肌:治療側的腿屈膝,抬起非治療側的手,把治療側的膝蓋拉向對側肩膀。
- 總共做5次。
其他該治療的肌肉:試試看闊筋膜張肌(148頁)、股肌(154頁)或髂腰肌(152頁)。

髂腰肌 Iliopsoas
- 哪裡會痛:下脊椎或大腿前側。
- 還有哪些症狀:大腿的外側刺痛,難以從椅子起身,或無法挺腰站直。
- 疼痛的原因:壓力或髖關節扭傷,尤其是運動傷害。我曾經遇過一位病人,下背痛得很厲害,物理治療師建議他做仰臥起坐,他心想每天做30下仰臥起坐很不錯,每天做750下豈不是更棒。我幫他做治療期間,建議他減少做仰臥起坐的次數,每天做50下就夠了,真的有用喔!
步驟一:按摩脊椎
- 以S形按摩杖或類似的工具,沿著下背部L2~L4脊椎骨,按壓脊側肌群。
步驟二:牽動神經
- 做神經牽拉:「腳跟踢臀」運動(169頁),牽動股神經。
步驟三:按摩激痛點
- 為了確認激痛點的位置,坐在床上,治療側的腿擱在床邊,非治療側的膝蓋拉向胸口。如果治療側的腿仍靠著床,就沒有問題。但如果懸在空中,肌肉就太緊了。
- 等到你找出壓痛點,站在門框旁邊,在肚臍和前上髂棘之間放一顆中型球,大約在髖骨前側。中型球必須大於網球,小於排球(我是在玩具店買的)。
- 現在跨出非治療側的腳,彷彿在踩弓箭步,球必須壓在身體和門框之間,對壓痛點施壓。
- 每個壓痛點都按壓10~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