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Than Basketball】系列專題希望透過人物訪談,與讀者分享「不只是籃球」的精采故事。
甫落幕的UBA大專籃球聯賽冠軍賽,世新女籃在驚滔駭浪之中以一分險勝台灣師大,完成三連霸的里程碑;男籃方面則是不敵對手政大雄鷹的三分雨,最終以個位數分差吞敗,無緣冠軍。
眼尖的球迷朋友不難發現,本賽季世新大學總教練何正峰身旁多了一位神秘女子,總是在場邊扮演外籍球員與教練之間溝通的橋樑,她是來自世新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陳皓寧。
「翻譯」需要經過考試認證,以「語言溝通師」形容自己更為貼切
為了勝任這個重要的角色,陳皓寧花費大量心力學習專業的籃球術語,並且整理成中英對照的表格。但實際參與運作後,才驚覺自己的諸多不足。她深知球隊每位成員平時公事繁忙,可能沒有多餘的時間手把手教會她所有團隊的戰術,所以主動開口向身邊的朋友請益。「一開始上場翻譯當然是很挫,很怕沒有確實傳達教練指示,但既然決定要來幫忙,那就應該盡最大所能的讓自己是100%準備好的狀態,因為我很討厭那種失去游刃有餘的感覺,所以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多觀察、多開口,學習見微知著,準備的夠多自然就不會有那種不確定感,也更能享受其中。」,平時完美主義,甚至有些過度完美主義傾向的陳皓寧總是把每一項任務看得如此重要。
「雖然平常還是會自稱翻譯,但我覺得通過測驗的專業人員才算是翻譯,語言溝通師對我而言是更貼切的職稱。籃球場上瞬息萬變,節奏飛快,暫停時間又很短,基本上教練說的話不太可能逐字翻譯,得以最精簡、有效率的方式轉達給外籍球員,提醒他們要注意的地方。」陳皓寧表示,在球場不論是比賽行進間還是暫停時間都必須全神貫注,因為很多肢體語言、表情若能仔細觀察,便能快速解讀球員當下情緒,再加上想跟外籍球員溝通的不只是總教練,助理教練以及隊友們也會有很多想要傳達的事,因此她必須扮演好守門員的角色,感知球員當下的情緒,過濾好訊息,相同的合併,以最適合球員當下情緒的方式,思索訊息的排列應該以鼓勵還是提醒居多,優先篩選出當下最能幫助球員的訊息,客製化包裝好所要轉達的內容,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跟他們相處久了自然會清楚什麼事情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早就已經知道了,所以在傳達的時候就會跟他們說『我相信你很清楚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只是教練看到了某個小問題你剛剛可能忽略了,如果等等能把它修正,打起來可能也會比較輕鬆,教練想給你個heads-up (提醒) 而已。』」陳皓寧分享,通常在球員情緒較浮躁的時候以這種方式傳達是最有效的。
「因為暫停時間真的不多,只能利用瑣碎的時間交代完所有事情,所以有時候教練講話會比較急,比較兇。但事實上,在比賽過程中何教練經常告訴我哪位球員表現很好,動作很到位,我覺得這些稱讚對於外籍球員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會找到空檔跟他們說,氣勢也要如實傳達。」以伊思尤瑪為例,個性較內向的她,過往對於自己並不是太有自信,可是接收到陳皓寧轉達教練的稱讚後,狀況明顯提升許多,在場上也更敢展現平時苦練的成果。
陳皓寧透露,剛開始與伊思尤瑪接觸時,對方是有些防備心的。「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打拼,需要克服的問題很多,不論是場上或場下的事情,我都會盡全力協助尤瑪,因為她對於球隊事務非常投入,擁有一顆求知若渴的心。除了自己的份內該執行的,也時常詢問我教練對於其他人的指示為何,因為若能更了解其他隊友的狀況,她在場上更能清楚自己做些什麼才能有效的幫助隊友。雖然聽起來有些矯情,但面對這樣的她,我總覺得不需要任何回報,只要看到她能因為我的幫助而更加享受比賽就足夠,簡單來說,就是我也被圈粉了!」出於真心的親切是一股無敵的力量,隨著相處時間拉長,伊思尤瑪不難感受到陳皓寧的用心,兩人之間的距離也更加貼近,現在私底下已是可以談天說地的好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