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完90堂教練課,深蹲30公斤正常嗎?」
「我剛練3個月,硬舉可以70公斤,算好嗎?」
蠻多學生會問到這個問題的,練了一段時間到底深蹲、硬舉到多少才算「好」、「正常」。我想這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目前能採的方式可能透過YMCA、NSCA等,去追蹤不同運動員、年齡、性別,平均的最大重量(1RM)。然而,多數人的目標不是要練健美、健力、舉重,而是「練身體健康、預防傷害、提升體適能」,所以比較難用上述的常模作對照。
「增加重量太快,可能導致受傷、過度訓練;重量加太少或慢,身體進步有限」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不管年紀,只要身體沒有嚴重結構損傷、疼痛,普遍在「2-3個月(十次的一對一訓練),八成以上可以六角槓硬舉到自身體重(1RM)、六成以上可以槓鈴深蹲到自身體重(1RM)」
我認為自己不是走純「大重量、健力」或「不負重、動作控制」的理論,應該算不會壓太重、但看學生或病患的能力,該上重量就上。
我後來從一篇研究中,看到類似的趨勢,一群平均年齡在40歲有慢性下背痛的個案,不曾有重量訓練的經驗,上了為期8週的12次硬舉課程(1對5團課,每次1小時),只做槓鈴硬舉,從剛開始3-5組10下,逐漸變成5-8組3-5下的課表
經過12次的硬舉訓練(應為3-5 RM):
男性(平均體重84 kg):平均最重到80-90 kg
女性(平均體重74 kg):平均最重到40-50 kg
個人觀點:
雖然我們不是健力專項,需要追求「最大重量」,但在「逐漸增加重量」是必要的,因為隨著訓練,身體會逐漸進步,也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讓身體「持續進步」,又稱為「超負荷(Overload)」原則。但也不要盲目地增加重量,需觀察「動作品質、身體恢復的狀況、是否有疼痛或其他症狀」等。若有健康問題、結構損傷,則因人而異、彈性地調整課表,只要能確保是有進步的。
參考文獻:
Berglund L, Aasa B, Hellqvist J, Michaelson P, Aasa U. Which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Benefit From Deadlift Training? J Strength Cond Res. 2015 Jul;29(7):1803-11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硬舉 #重量 #1RM #最大重量 #重量訓練 #復健 #物理治療 #運動 #訓練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deadlift #weight #training #strengthening #rehabilitation #physicaltherapy #exerc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