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幾日的主流鎂光燈焦點,大概都放在 Xander Bogaerts(波士頓紅襪)/Rafael Devers(波士頓紅襪)/Aaron Judge(紐約洋基)三人無法跟所屬母隊達成延長合約共識的消息上,但穿插其中我們也看到了 Ke'Bryan Hayes(匹茲堡海盜)和 J.P. Crawford(西雅圖水手)相繼與母隊提前完成續約的新聞。
一開始看到 Hayes 的 8yr/$70M,我就直覺認為這張 AAV(平均年薪)不到 $9M 的延長合約真的有夠便宜。(儘管有兩個底薪年,但後面可是三個薪資仲裁年+三個 FA 年全包了)結果後續 Crawford 的 5yr/$51M 價碼跑出來時,我整個傻了。
個人簡單一句話的評價:「都不知道是 Hayes 比較佛心,還是 Jerry Dipoto(水手 GM)比較慷慨...」。
當然,我會這樣講,是建立在我主觀認為「Hayes 的棒子比 Crawford 還有救太多了」的情況下。在閱讀了許多球探報告以及長期追蹤他的球賽後,我非常喜歡 Hayes 這位海盜未來的 3B 解答。比較保守的球探報告都能給到他 60 分(※)的 hit tool,加上目前已達平均水準的 50 分砲瓦和三壘手少有的 60 分速度,外帶 70 分的頂尖守備,Hayes 是真的有五拍子潛能,而且他今年才 25 歲。
(※ 20-80 scales 為美國職棒球探用來評估一位球員所制定的粗略標準,最低分為 20,滿分為 80。)
(※ 50 分為大聯盟平均水準、60 分則高於平均、70 分極為優異)
而 Crawford 雖然先前也是百大新秀榜單內的常客,曾在 2015~2018 年連續四年入選大聯盟官網百大新秀,且最高排名一度來到第 5 名,但一直以來他的評價都是守優於攻。(畢竟守的是游擊,棒子的標準可以微降。)過去在費城費城人隊升上大聯盟之後,確實也看得出他的棒子在面對大聯盟等級的投手時頗為掙扎,打擊三圍是極為慘澹的 .214/.333/.358。
當然,Hayes 去年的 wRC+只有 88,還不到大聯盟平均的 100。不過如果有在持續追蹤消息的話就會得知,Hayes 去年基本上整季都是帶著手腕傷勢在打球的,自然影響到他的攻擊產能。不過如果我們撇除主觀意識,把標準降到最低,或許就可以來探討這篇文章的主題。
「究竟現在大聯盟球員光憑手套,可以拿到多少錢?」
隨著運動科學的成長茁壯,以及賽伯計量學對棒球比賽的影響與日俱增,現今的大聯盟無論是球界業內還是球迷視角,似乎焦點都逐漸往「三純數據」(Three True Outcomes)靠攏。當我們逐漸習慣以「三振、保送、全壘打」做為一場球賽的內容,一名球員所具備的守備能力及價值,似乎不時被眾人忽略。
除了 Hayes 和 Crawford 的續約消息,於更早之前的台灣時間 4/7,坦帕灣光芒也和隊上外野手 Manuel Margot 達成了 2yr/$19M 的提前續約協議。與 Hayes 和 Crawford 一樣,Margot 目前也普遍被歸類為守優於攻的球員,我們來看看他們三人去年(2021)球季的一些數據。
fb - 洪行易
對比文中提到的Ke'Bryan Hayes J.P. Crawford和Manuel Margot 先前Jason Heyward 小帥哥 Carl Crawford這三位的合約根本賠死了
J罵
不同時期,以及對不同球員的個別評價都會影響到合約價碼。Heyward、Ellsbury 和 C. Crawford 的年代,距離現今至少也有七年的差距...
shiki
實話來說,探討這兩位的合約與目前聯盟對防守價值遠大過打擊的野手的行情關係其實有點微妙,Ke'Bryan Hayes的打擊還大有開發空間,而J.P. Crawford也是提早續約,且資歷還太淺了
Kevin Kiermaier或是Andrelton Simmons這種打擊大概是遊走在聯盟平均線,但是在自己的守備位置上毫無疑問的扛壩子會不會比較合適?
J罵
大聯盟球團內部對於球員評價的模型,往往都是業內機密,也隨時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出現滾動式修正。文內提到的這些球員,特別的地方在於都是球隊提前續約,而沒有經歷過成為 FA 到市場上試水溫的過程。
Kiermaier 的提前續約年分是在 2017 年,合約長度和總值為 6yr/$53M,換算成 AAV 我們也能得到接近 $9M 的數字。而 Kiermaier 在 2017 年簽約當下為 27 歲,也繳出了一個 wRC+ 113 的球季。簽約當下正值打擊能力巔峰,又擁有年齡優勢,兩項條件跟原文內提到的球員們大致相符,AAV $9M 的結果也還在本文大致抓取的數字範圍內。
再來看 Simmons,他在 2014 年獲得了勇士的提前續約,合約長度和年限為 7yr/$58M,AAV 為 $8.2M 左右。同樣地,在提前續約的當下他也擁有「潛力未開發」及「年紀輕」的兩項條件。而今年 32 歲的他,不再享有上述的紅利後,合約價碼僅剩下一年 $4M。
雖然原文只是對於近期的提前續約消息做出探討,但如果我們回測更多過往球員的案例,在美金逐年貶值的情況下,頂尖套哥們獲得的平均 AAV 似乎仍然沒有上升,最終仍落在原文得到的數字範圍內呢。
J罵
補充一下,所謂「經歷過成為 FA 到市場上試水溫的過程」,我個人的標準不包含 non-tender 在內。
shiki
嚴格來說,提前續約這件事本來就很容易造成估算誤差,畢竟沒有經過FA的競爭,球員與球團當下的考量也都不同。而且上述的Kiermaier與Simmons簽約時間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還要考量到通膨的落差。
如果純粹以FA來考量,然後標準是手套>打擊且打擊勉強在聯盟平均,這類球員要拿到長約基本上沒見過,近期比較有身價的大概就是洋基開給LeMahieu與釀酒人給Jackie Bradley的2Y/24M的短約吧
至於一些空有手套,打擊爛到谷底的FA.....大概連生存空間都快沒了,有板凳就不錯了,也別談有多少身價,例如曾經的超級腿哥Billy Hamilton
亨力
不過Hayes跟Crawford的年資不同,一還沒進仲裁、一人剛進仲裁,Hayes包了2個仲裁前年度-先不考慮Super 2,那就等於2個底薪賽季,均薪比較便宜算正常
J罵
Hayes 這張合約算是頭重腳輕,海盜有點像是把之後可能會在薪資仲裁上付出的金錢,提前挪出來到底薪階段支付給 Hayes 了。但如果 Hayes 在之後真的成功長成五拍子的全能三壘手,那他正常進入薪仲及 FA 階段的潛在回報,絕對比現有這張約還大得多。
所以我才認為 Hayes 會同意這張合約,除非他自身擁有先將獲利入袋為安的考量,否則真的算是佛心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