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回顧
戲假情真,一個摔迷的職業摔角漫談:Brock Lesnar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在周一夜大戰的歷史上,許多論者都認為WCW在The Finger Poke of Doom這集節目播出以後,便正式緩步地步入死亡,然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個帝國的崩潰也絕非單一事件就能完成。WCW從WWE挖來了很多已成名的摔角手諸如Hulk Hogan、Macho Man Randy Savage、Rowdy Roddy Piper、Kevin Nash和Scott Hall等人,他們大大擴充了WCW的陣容,這樣的手法會讓人覺得WCW只會挖角,但卻培養不出自己的摔角明星。
不過若檢視一下,其實在1994到2001年間,WCW自家「農場」的確有產出不少摔角手,好比說Brian Pillman、Diamond Dallas Page、Goldberg、Chris Jericho、Chris Benoit、Booker T、Eddie Guerrero等人,這個名單與從WWE挖角過來的名單相較不僅完全不遜色,其未來性可能還更為寬廣!然而WCW似乎不珍視或者說不懂得怎麼用這些材料去炒出一盤好菜?自家培養的選手很少能衝出玻璃天花板而真正成為一方之霸,WCW主力依舊放在那些已過巔峰歲月的成名巨星如Hulk Hogan或Savage身上,而這個策略所造成的影響,恐怕要比一次性的The Finger Poke of Doom還要來的更深遠……
WCW曾經連續83個禮拜在周一夜大戰的收視率爭奪中贏過對手,然而在1998年4月13日這天,情勢卻有了逆轉,因為WWE已有了一組大受摔迷歡迎,不僅WCW無法招架,就連整個職業摔角歷史都不得不記上一筆的戲碼,負責擔綱演出的主角,則是大名鼎鼎的Stone Cold Steve Austin與WWE老闆Vince McMahon!這個「紅頸」反骨員工VS.「北佬」邪惡老闆的劇情,激起了包括眾多工人階級背景的美國摔迷的熱情,一周接著一周,他們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著Stone Cold向Vince McMahon發出擂台上一決生死的挑戰,看著McMahon接受一些初級的摔角訓練,看著最終比賽日McMahon如何利用Dude Love進場攻擊Stone Cold,也看著Stone Cold如何力枉狂瀾拿下冠軍……
83周來首次,WWE在收視率上贏過了WCW,這結果嚇壞了WCW的領導者Eric Bischoff,他感受到WWE的強勢反彈,在經營上有點亂了套,其實當時的WCW贏面還是比較大,但Bischoff對收視率輸給WWE一直耿耿於懷,他後來的很多安排,會讓人覺得他寧可炒短線,而不關注長期的發展。好比說在1998年7月,僅僅只有一個禮拜的推廣,Bischoff就安排當時旗下最熾手可熱的Goldberg跟Hulk Hogan打一場WCW世界冠軍爭霸戰,這場比賽萬眾期待,WCW本來可以靠這賺個滿缽,但令人意外的是Eric Bischoff卻安排它在電視上免費播出?只為了拿下僅僅一周的收視率勝利,他卻犧牲了WCW未來那可能是源源不絕的收入?
Goldberg當時的聲勢有增無減,但如前所述,WCW大部分的頭條焦點仍舊是放在Hulk Hogan身上,Goldberg的地位尚且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更不用說其他在WCW星度沒那麼高的成員了。在1990年代中期,我們看到WWE旗下選手的出走潮,然而到了1999年,整個情況卻反了過來,摔角手開始離開WCW回歸WWE!Big Show在1999年二月加入WWE,而Chris Jericho則是在1999年8月跳船離開WCW;而2000年以降的出走潮更是明顯,冠軍級別的Chris Benoit、Eddie Guerrero和Dean Malenko、Perry Saturn等人幾乎都在同一個時間琵琶別抱,這幾個選手在WCW都赫赫有名,失去他們對WCW傷害頗大,WCW的人才庫裡,也快要沒有什麼大魚了!
當時普遍瀰漫的想法是,如果你想要開展你的職摔生涯,你想要有所改變,那麼你就要加入WWE;但如果你對發展往後職摔生涯沒什麼興趣,而只是想要賺錢的話,你就加入WCW。所以離開WCW的原因並不一定只為了錢,有許多摔角手是因為苦無一個能夠真正發揮他們天賦與潛能的舞台才走的。以中量級別的摔角節目來看,因為簽下多位來自ECW選手的緣故,WCW原本的陣容是大勝WWE的,WWE原本的中量級選手,要嘛天賦不如對手,要嘛就是身材太大隻,無法展現中量級別需要的速度與飛躍技能。不過上述中量級摔角手的跳船潮,不僅讓WWE中量級別的水平大大增加,對原本就負有盛名的選手如Benoit或Guerrero來說,加入WWE也讓他們的名聲變得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