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上一戰的變陣,Mike Budenholzer繼續在G4嘗試更靈活的調度,他在開局Jrue Holiday命中兩記三分的情況下,第一節大約還有7分30秒,換上了Jevon Carter,時間略早,加上Holiday的狀況不錯,再多待一會兒應該更保險,尤其那時雙方比數為11:10,筆者一開始也對這個調度感到困惑,隨著比賽的進行便漸漸明白了。
「Bud總,想在8人輪替中,更精確的調配球員的體力。」
不論是以Giannis為主的一大四小、Holiday配LP雙塔,或是Holiday跟Giannis一組,輪番搭配著Grayson Allen、Jevon Carter和Pat Connaughton,他這場的調度雖然還是維持8人,但次數更為頻繁,變化性也更多,顯見他想在這場游刃有餘的比賽中,調配出更多可能性。
Giannis Antetokounmpo再度成了公牛的夢魘,不僅僅是公牛沒有人能真正限制住他,說得大膽一點,這季的他,已經不再是擺出人牆就能削去大半實力,只知自殺式切入的「吳下阿母」。他對球場的空間感更好了,愈加穩定的個人投射已經開發出來,對於進攻時的節奏掌控也更為純熟,當你很難預料他的下一步,或者即使可能預料到,也因為整體實力的提升使預測的難度高出許多時,你會發現他真的在蛻變。
如果是上季,公鹿能改頭換面甚至於奪冠,是因為後場發動機從Eric Bledsoe升級為Jrue Holiday,筆者會說,對,至少有一半的確受此影響。
把話說得早一點,倘若公鹿本季能再締造「新的成就」,那至少,不能忽視Giannis的改變,一樣是30+10+5的全能表現(32分17籃板7助攻2阻攻),實際場上的打法,跟以往的他相比,肉眼可見的進步。與此同時,Giannis季後賽至少30分10籃板5助攻的紀錄累積12場,擠下了Charles Barkley與Russell Westbrook各自的11場,上升至歷史第三,僅次於19場的Larry Bird,和48場的LeBron James。
公牛在這場有一些亮點,替補球員有更多人跳出來幫忙了,包含一度連續命中底角三分的Ayo Dosunmu,和第三節打得很積極的Javonte Green,即使這是因為Alex Caruso的傷退才出現的變動,但發展出來的比賽內容其實不糟。
先前我曾提過,公牛要能守住主場,絕對需要DeMar DeRozan或Zach LaVine有所爆發,整場看下來,充其量只能說後者有打出理想的反饋,畢竟24分外加13助攻,和前三場比起來,LaVine有更多進攻籃框以外的工作可以幫忙分擔,不再只是他跟DeRozan以及Nikola Vucevic之間輪流終結進攻的模式一直重複,當然也可以希望他再得更多分,但是當兩隊的經驗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比賽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落後時,你不會想看到主力對球有腦衝式的處理,盡可能的在維持防守強度的基礎上,伺機而動,相對理性。
DeRozan難以複製的,不僅僅是G2的爆發,更加可以確定的,是他沒有在這個系列賽複製例行賽表現的能力。四戰下來場均23分裡,平均6.25分為罰球,並且沒有投進任何一個三分球,上一場甚至沒有外線出手,場均出手21.25次,場均投進8.5球,整體命中率4成,例行賽呢?
27.9分,50.4%的整體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雖然場均出手1.9次並不多,但至少場均命中了0.7顆,35%的命中率,到了季後賽卻連投進一顆都成了奢望。
即使全世界都明白,季後賽的強度會讓例行賽的數據有所下修,且這個下修的過程兩隊是同步的(幅度不一定),但重點是,公牛主力的個人數據下修幅度已經很大時,下修的部分有沒有轉移到其他隊友身上?或者反過來說,隊友是否有幫忙解圍的能耐?教練團有沒有相關的配置跟規劃?
今天攻下20分10籃板,上一場則是1分4籃板,那名球員名叫Patrick Williams。不禁替他惋惜,如果早點有類似的貢獻,是否局面不會如此一面倒?畢竟也才二年級生,也許往後的他成長起來,也能像Bobby Portis那樣,成為一個穩定的進攻手。再看向三分球7投6中,全場12投10中,以83%命中率爆砍27分的Grayson Allen,我相信他會對Coby White有很多啟發。
直接說「還有一場」,並不是對公牛不敬,只是四戰交手下來,能出的招,大概都出完了,聽牌的公鹿現在可以更從容的處理這個系列賽,對公牛而言,這也只是現今陣容的第一個賽季,時間軸或許要再往後推一點才能看到更好的風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