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影響與網路科技普及,讓線上教育成為21世紀不容忽視的力量,然而,在體育圈中是否有一個足夠開放、多元且願意提供給對運動教育有理想的年輕朋友們溝通的平台呢?
由「校外體育系」與「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共同製作的線上運動教育平台「圓桌體育大會」,以深化運動時事跟體育教育議題討論為核心,延伸對體育教育的探究思考,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每週一次體育時事議題解析,逐步堆疊出運動教育樣貌
「每週四晚上8點半,一起關心體育時事話題,讓你想聊運動時有個伴!」行銷文案的文字,確實是創立圓桌體育大會的初衷。「圓桌」roundtable指的是一群不同背景的人,用平等的身分齊聚討論同一個議題,就是希望資訊可以做到多元、多視角、平等且去中心化的議題討論,透過線上的會面彼此交流學習。
從台灣疫情爆發後的6月開始,我們將實體討論活動轉為線上,透過 google meet 平台,每週用1.5小時跟大家用白板互動、留言、討論持續5個月,辦理了20場活動;而今年3月開始則改用臉書和 YouTube 直播方式與網友們互動,少了留言板的留言、討論、回覆的趣味性,卻也讓議題深度加深,內容更聚焦,在1小時內將一個議題清楚討論,透過每週一次體育時事議題解析,逐步堆疊出運動教育樣貌。

特色二、邀請領域專家朋友,三段內容三組提問,讓思考角度開放延伸
圓桌體育大會的進行方式,除了由「校外體育系」的創辦人歐嘉竣與「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曾荃鈺雙搭主持外,針對不同的議題邀請專家擔任「飛行嘉賓」,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實務上的討論跟迷思破除。去年曾邀請過奧運選手張嘉哲、地方創生影響力投資的楊家彥執行長、故事前主編胡川安老師、板中教學卓越體育老師楊幸鈞、運動經紀人Silvia、國體大產經系主任王凱立、金牌賽事行銷陳庭郁,甚至在帕運期間與選手村剛比完賽的選手們連線等來賓上線,活化對議題的深度與趣味性。
在討論內容上,每週的直播議題都會分成至少三大段,每段的標題由「問句」組成,透過將新聞時事議題分析拆解,並且提出問題的過程,是再次梳理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我們對議題的掌握更全面,深度更豐富;而「飛行嘉賓」則會針對我們提出的問題跟段落描述進行回應,可以是同意我們的觀點,或是不同意我們的觀點,對我們跟聽眾來說,都是一次角度開放,面向多元性的展開。

特色三、文字與影音同步,保存數位記錄,累積網路議題資源
體育資料除了賽事籤表、政治口水戰跟成績獎項宣達外,有沒有機會針對體育議題進行「探究思考」的可能呢?圓桌體育大會就是透過探究式提問延伸議題的討論深度,從事實跟現象推演,逐步建構我們對議題的理解。
例如觀察到運動聯盟先後推出NFT作品,反思創新NFT商品你會買單嗎?運動NFT未來還有哪些可能?邀請開了一間NFT相關公司的分布文化創辦人陳思翰來聊;觀察到體育署大力推運動文化數位典藏,反思數位典藏對體育圈有什麼影響?好處是什麼?運動風氣會因此提升嗎?並邀請文化銀行創辦人邵璦婷來為我們解析文化保存;觀察到美國職棒MLB勞資爭議落幕的結局,反思台灣運動員必須知道的勞資關係有哪些? 並邀請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副主任葉子彧蒞臨討論。
透過討論讓直播的影片跟文字整理變成數位記錄留存,無論是否是「標準答案」,但是累積討論議題的資源跟多元觀點,輸出觀點跟做出行動,其實遠比標準答案來的更重要。歡迎大家上網搜尋「圓桌體育大會」就可以在運動視界找到所有相關資訊。